在韩国首尔进行正式访问的我国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星期天(11月2日)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龙山总统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升级至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

李在明在联合声明会上指出,两国首次就济州岛猪肉和牛肉的出口达成协议。他说,新加坡以严格食品审查制度著称。通过这项协议,他希望韩国优质农产品,会在全球市场变得更活跃。

磋商长达七年 济州岛哪类猪牛肉将获进口?

据韩媒报道,双方磋商其实由来已久。自2018年以来,韩方和济州岛政府一直与包括韩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在内的相关机构,就检疫措施进行磋商。新加坡被韩方视为极具潜力的韩国食品出口目的地,过去五年年均增长率达5.5%。

据了解,在新加坡当局8月到济州岛进行现场检查后,有四家当地公司获得从济州岛出口的资格。

获批准的包括两家屠宰场(济州畜产品拍卖中心和济州养猪户合作社)以及两家加工厂(大韩食品饮料公司和西归浦畜牧合作社)。

延伸阅读

韩国干柿配咖椰酱 黄总理访韩午宴飘韩风与南洋风
韩国干柿配咖椰酱 黄总理访韩午宴飘韩风与南洋风
新韩合作八项备忘录及协议 加强公共服务海运等领域合作
新韩合作八项备忘录及协议 加强公共服务海运等领域合作

此外,冷藏和冷冻产品均可出口,以满足新加坡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韩国肉类出口为何难?

尽管韩牛在韩国本土,是深受推崇的顶级牛肉,但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却相当有限。

在获准进口新加坡前,韩国牛肉出口市场仅五个,包括香港、马来西亚、柬埔寨、澳门和阿联酋。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本世纪初,韩国牲畜口蹄疫(FMD)频发,因此失去了国际无疫区认证,出口渠道受阻。随后,通过口蹄疫疫苗普及,韩牛得以获准进入一些有限的市场。

今年5月,济州岛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会议上,终于被认定为“口蹄疫非疫区”,为此次达成出口协议带来契机。

韩国为什么关注新加坡市场?

小小的新加坡消费市场,为何会成为韩国肉类的目标市场?

一方面,韩国在加速推进韩牛全球品牌化。

截至2024年,韩牛牛肉产量约占当地屠宰牛、猪、鸡总量的5%,但其产值却占比高达约28.5%。以韩牛出口的“桥头堡”香港为例,韩国牛肉出口研究会数据显示,香港占韩牛出口量的八成;自2016年以来,基本稳定在每年40吨左右,2024年出口总额约242万美元。

另一方面,新加坡对进口肉类的准入和认证标准,被公认为全球最严格之一,获准进入,就意味获得了全球扩张的食安“国际背书”。

新加坡食品局规定,肉类只能从当局批准的来源或认可的机构进口,并必须附带由出口国主管机关签发的兽医健康证。

出口方也须满足新加坡对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的防控要求,并在进口前在贸易平台完成许可登记。此外,加工厂需具备HACCP、ISO 22000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覆盖养殖、屠宰、加工与运输环节全链条。

换言之,韩牛进军新加坡在意的不是“量”,而是拿到可越过全球门槛的“试金石”。

济州岛猪肉牛肉到底有什么特别?

济州岛的火山土与洁净水源,被认为有利于育肥与提升肉质风味。

济州特有的黑猪,以其高抗病性、优良的肉质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它们的脂肪层较厚,且产肉量较低。黑猪需要330天才能达到上市体重,远长于普通猪所需的160天。

韩牛,尤其是韩国黑牛和济州黑牛,长期选育提高了大理石纹与油酸比例,使其风味浓郁。有研究表明,韩牛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等评分,均优于澳大利亚安格斯牛。

大理石纹是牛肉独特鲜美风味的“仓库”,会在牛肉烧烤时融化,提升肉质的嫩度,被认为是衡量牛肉品质的关键指标。

品质方面,韩牛肌内脂肪(大理石纹)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100克10.7克,增加到了21世纪20年代的每100克14.3克。

在韩国,韩牛被视为“奢侈品”。

这是因为韩牛的产量低、饲养成本高昂。韩国地形,也决定了它无法发展大规模畜牧业,饲料也严重依赖进口。此外,韩牛通常平均育肥期为30个月至55个月,普通牛则为21个月左右。

在价格方面,韩牛的零售与餐饮价均明显高于普通澳大利亚和美国牛肉,但总体低于顶级的日本和牛。

在新加坡会受欢迎吗?

一般而言,食客对牛肉的偏好,因油花含量而不同。譬如,和牛的油花占牛肉总量的25%至50%,是美国牛肉的二至五倍,约为韩国牛肉的两倍。

韩牛主打香、嫩、带弹性纤维的口感,与重奶油感的和牛很不同,也可被视为“油花略轻”高端替代,满足一部分不喜过度油脂的食客。

要了解韩牛在新加坡的接受度,可先参照接近新加坡市场的香港。

香港与新加坡一样高度依赖进口肉,韩牛进入香港后,虽不算主流,但在高端餐饮与韩式烤肉渠道里站稳了脚跟。

目前,香港市面上,1++等级韩牛一般每100克约110港元至220港元(约18新元至37新元);日本和牛则多在130港元至300港元以上。

换句话,与顶级A5和牛相比,韩牛的价格区间略低,是当地食客的另一种替代高端肉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