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披露董事具体薪酬后,本地董事薪酬透明度显著改善,薪酬细节披露比率从2023年的27.8%提升至67.8%,其中大型公司占比高达88.2%。

新加坡董事协会(SID)星期二(11月4日)发布的2025年新加坡上市公司董事调查报告,揭示这一发现。不过,仍有19.8%的公司只披露董事薪酬的范围。

这份报告分析来自12个行业的615家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董事会构成和治理实践。

报告发现,独立董事薪酬与公司规模密切相关。大型公司独董费用高度集中在10万元至15万元区间,中型公司多落在5万元至10万元区间,小型公司则普遍低于5万元。超过四分之一兼任董事的总裁,薪酬高于100万元。

过半独董和非执行董事薪酬在10万元或以下,近三分之一薪酬为5万元及以下。

延伸阅读

城市发展主席郭令明去年总薪酬597万元 总裁郭益智297万元
城市发展主席郭令明去年总薪酬597万元 总裁郭益智297万元
新电信建议董事总薪酬提高七成至400万元
新电信建议董事总薪酬提高七成至400万元

德勤新加坡全国主管合伙人巴尔马基(Shariq Barmaky)在报告发布会的座谈中提醒,应防止过度控制成本而压缩董事会或压低独董报酬,影响人才吸引与独立性。

新监管要求引发显著董事会更新潮

2023年初,新交所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期上限改为九年,并强制要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或之后的财年详细披露董事和总裁薪酬细节。这些新规则在过渡期后已全面落实,并反映在本次报告结果中。

报告指出,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与市场预期演变,加速了董事会的更新换代,并影响信息披露。

报告数据显示,本地新任独立董事比率达42.6%,任期超过九年的独董则从2023年的约21%大幅跌至仅3.2%。49.3%独董任期在三年或以下,45.8%是首次担任董事,反映市场迎来新一代治理力量。

本地上市公司董事会在独董比率、性别多元化等方面持续改善。3796个董事席位中,独立董事占54.5%。

女董事比率持续增加,18.3%的占比为2014年来新高,大型企业的女董事占比升至25.8%。

同时,全数是男性的董事会比率大幅下降至约30%,但在小型企业中仍高达36.5%。

此外,仅9.1%董事会披露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通过专门委员会进行风险管理等非强制性领域,进展仍缓慢。

专家呼吁建新加坡“董事人才库”

尽管监管规则推动董事结构更新,报告的主要分析人、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教授何耀基提醒,新加坡董事结构或面临代际断层。他说,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资深董事正陆续退场,亟须有能力的“新血液”支撑。目前本地上市公司董事年龄中位数为60岁。

他强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董事的专业性与责任加重,不能是一份“退休兼职”。董事的理想人选,是处于事业巅峰、接近退休,但精力与能力仍强的人。

然而,若缺乏系统性准备,任由市场自然演变,未必最佳。因为结果通常只能依赖人脉圈,从而导致治理质量下滑或独立性不足。

他说,董事人才的供给,不仅关乎公司治理,更关乎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的治理质量与竞争力。

因此,他呼吁市场与监管方协力打造可持续的人才供给体系。例如,从高管层开始前置培养治理能力,利用专业顾问进行全球搜寻与技能匹配,还可让准董事通过子公司或小型上市公司任职累积经验。此外,还应随着监管与商业变化,定期衡量董事会能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