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毛广岛炼油厂的化学与能源公司亚狮达(Aster),计划在新加坡市场投入逾20亿美元(约26亿新元),并积极寻求更多交易机会,大幅扩展本区域能源业务。
与此同时,亚狮达星期二(11月11日)与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简称SAF)生产商以太燃料(Aether Fuels)签署协议,携手在毛广岛启动东南亚首个商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项目。
这个名为“灯塔计划”(Project Beacon)的项目,设立在亚狮达今年4月收购的蚬壳公司(Shell)毛广岛炼油厂内。项目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开工建设,并于2028年第一季投入商业营运,投产后预计提供24个全职岗位。项目获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淡马锡控股的支持。
以太燃料成立三年,由淡马锡旗下精深科技投资平台Xora资助孵化。亚狮达则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综合石化生产商詹德拉阿斯利太平洋(Chandra Asri Pacific)旗下持股80%的合资公司。
亚狮达首席财务官许嘉兴在记者会上指出,这次合作是公司旗下Aster Ventures战略的一部分,这项下一代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工业脱碳,同时与现有能源、化学,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形成协同效应。
公司计划在整个资产组合中投入逾20亿美元,投资范围包括詹德拉阿斯利最近收购本地埃索(Esso)油站的项目。此外,除了对新加坡与印尼的资产进行整合,也投资于革新能源转型设施,以及技术创新。
今年10月底,詹德拉阿斯利宣布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收购58个埃索油站。据媒体报道,交易总额估计为10亿美元。
今年以来,亚狮达在本地的资产并购动作频繁。公司先后收购蚬壳在毛广岛的炼油厂和乙烯裂化厂,以及裕廊岛的下游化工厂,并且也买下了裕廊岛的一座聚乙烯工厂。
区域内首次使用工业废气为原料 可满足供应降低成本
航空业是最难实现脱碳的行业之一,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缺乏商业化低碳技术。为了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可持续航空燃料被认为是目前最可行的解决方案,预计可带来约65%的减排量。
以太燃料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马迪甘(Conor Madigan)说,公司自研的Aurora技术主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原料供应有限,二是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成本高昂。
与其他燃料产商大多采用废弃食用油作为原料不同,“灯塔计划”采用工业废气和生物甲烷为原料,这在区域内尚属首次。产出燃料符合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标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比传统航空燃料减少超七成。
项目在亚狮达的场地与设施支持下,直接使用毛广岛炼油厂的废气作为原料。马迪甘指出,这种稳定且持续的原料来源提升了项目的可行性。
Aurora技术可使产量提高20%,达到每日生产约50桶燃料、每年约2000吨。另一座可日产1000桶的大型工厂也在前期筹备中。
在价格方面,目前可持续航空燃料现货价约为每吨2700至2800美元,而传统航空燃料约700至800美元。新项目投产后,燃料价格有望与市场价格持平或更低。
马迪甘说,亚洲地区对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越来越多国家强制规定使用这种燃料。目前,公司已与新加坡航空公司,以及捷蓝航空签署关于采购燃料的谅解备忘录。
根据新加坡民航局于2024年公布的可持续航空枢纽蓝图,从2026年起,所有从我国起飞的航班都必须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
此外,马迪甘透露,鉴于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加油港,以太燃料也在探索可持续燃料在海事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