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美国整个制度的根基本身出现严重问题,否则在可见未来,美元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仍是“极其遥远的可能性”。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首席执行官林昭杰星期三(11月19日)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一场圆桌对话中说,外界关于美元地位动摇的讨论被明显夸大。

他指出,尽管美元今年面临预算赤字扩大、政策冲击,以及部分国家寻求弱化其影响力等挑战,但目前并没有出现美国体系基础出现裂缝的迹象,总的来说也并没有出现能替代美元的“明确候选者”。

林昭杰认为,真正的风险并非储备地位的丧失,而是金融体系碎片化可能带来的高昂成本。从现实操作角度看,全球资本要从美国大规模轮动出去也极为困难。

对话中,汇丰银行首席执行官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也同意这一观点。他用数字举例说,全球大约50%的支付是用美元结算,约60%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大概80%的贸易融资以美元进行,而超过95%的外汇交易,是“美元兑其他货币”的形式。

延伸阅读

狄澜:美元疲软推高对冲成本 但霸主地位短期难撼动
狄澜:美元疲软推高对冲成本 但霸主地位短期难撼动
“去美元化”浪潮再起 何光平:美元地位仍根深蒂固
“去美元化”浪潮再起   何光平:美元地位仍根深蒂固

他也补充说,尽管如此,支付轨道预计会发生演变、支付系统将更加多元。“市场希望实现 7×24小时、几乎即时、低摩擦的支付能力”,他说其中一部分,很可能会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来实现。

艾桥智强调,这种演变,更像是对“既有体系”的更新与迭代,而不是一场“推翻旧秩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