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答复《联合早报·交流站》于6月8日刊登的孙惠琴读者投函《通过技术提升本地蔬菜质量》:
新加坡食品局同意孙女士的看法,即科技对于改善和改造我国的农业至关重要。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农业食品业须通过创新和科技大幅提高生产力,以实现“30·30”愿景。
因此,食品局一直在推动研究创新和弥补技术差距方面进行投资。根据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计划(Singapore Food Story R&D Programme),已有3亿多元用于资助创新研究项目,以应对我国农业食品业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迄今为止,我们已为50多个项目提供近1.4亿元的资助,其中一些项目侧重于提高各种蔬菜的数量和质量。例如,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共和理工学院主导,旨在改善芥蓝、小白菜和菜心等本地常见蔬菜的保质期和营养质量的两个项目,就得到我们的资助。
此外,我们也资助了另一项由南洋理工大学主导,旨在提高水培作物的产量、栽培效率和营养质量的基因表达分析(gene expression analysis)项目。本地的一些农场也参与了这些项目。我们有望看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本地食品生产商提高生产力。
食品局也通过各种资助计划,如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简称ACT),鼓励本地农场采用科技,提高生产能力。我们已为ACT拨款6000万元,协助农场采用科技和先进农业系统提高生产力。例如,室内蔬菜农场GKE农业科技公司就利用ACT,在农场的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有助于他们提高产能,并更好地应对能源价格的波动。2022年,食品局也把ACT的资助范围扩大至果实类蔬菜、菇类和虾类等食品,同时把资助顶限增至70%。
本地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因为它有助于减轻供应中断的影响,减少新加坡对进口的依赖。食品局将继续推动农业食品业的转型,努力实现“30·30”愿景。我们也鼓励消费者尽量支持本地农产品,因为对本地农产品的持续需求,将有助于激励农场采用科技并提高生产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留意印在农产品包装上或农产品旁边显示的“SG新鲜农产品”(SG Fresh Produce)红色标志,来支持本地农产品。
(新加坡食品局高级署长(科学与科技部)鄞云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