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独立前(1960年至1964年)出生的国人,包括我在内,似乎“生不逢时”。我们被排除在“立国一代”之外,无法享受政府给予的医疗福利,比如门诊护理津贴。
我们同样是在新加坡自治邦时期出生、独立后成长,并为国家从独立到成为发达国家作出一定的贡献。年纪尚幼时,我们就经历1964年的种族骚乱,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我们还经历教育政策的大变革,很多华校生因此受到重大影响,在升学和就业的道路上,经历不少困难。有些不得不放弃学业,有些则因英文水平不过关,只能从事低薪的蓝领工作。
1950年至1959年出生,并在1996年之前获得公民权的移民,被纳入立国一代,享受与土生土长国人同样的福利。他们当中不少人没有经历过种族骚乱,也未受到教育政策变革的直接影响。
1960年至1964年出生的国人,已步入乐龄阶段,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看医生的次数也比从前多。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已经退休或半退休;仍在工作的,收入可能因为重新受雇而减少,雇主的公积金缴交率也随年龄递减。有些人的收入甚至难以应付不断上涨的生活和医药费用。
如果我们也能像建国或立国一代那样,享有额外的门诊护理津贴,无疑可减轻经济负担,也能让我们更方便地前往住家附近的私人家庭或牙医诊所看病,不必跑到离家较远的综合诊疗所,并须要长时间等候;牙科预约有时须要等上好几个月。
我希望政府可以考虑将这项优惠扩展至持有乐龄卡的国人,或直接让他们自动获得蓝色社保卡。我相信这不仅有助于鼓励乐龄人士加入“健康SG”计划,还能让他们因享有私人门诊津贴而愿意在病情轻微时及早就诊,或定期进行身体和牙齿检查,避免等到病情恶化才去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