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彼得先生在3月22日言论版的文章《我70多了,老板你还会请我吗?》心中无限感慨,唏嘘不已。笔者的公司位于森林广场,是电信器材总代理,拥有六个门巿店面,曾有过28名员工,包括我这个做了39年的经理。

在1980年代的员工,起薪不高,政府当时没提供那么多津贴让员工接受在职培训,大学毕业生也不多,但肯吃苦的员工却不少。我们把员工分配到不同部门,有的出外销售投币式公共电话、有的专注于专用自动交换分机(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电话系统。为了应付订单,不分男女职员,在公司帮忙装箱至凌晨两点,一步一脚印,我们就是这么艰辛地走过来的。

岁月悄然流转,同事逐渐积累经验,成为彼此信赖的资深战友。这些年来,我们的马来西亚籍员工已流失近半,剩下的18位更是公司的宝贵财富,绝不能再有所损失。

资深员工往往对新科技或产品存有疑虑,但时代的洪流不等人,适者生存的法则始终如一。每当政府倡导帮助员工提升竞争力的举措时,我总感到这不仅是政策方向,更是我肩上的责任。我不能让这些曾与公司并肩作战的老员工掉队或落后。我深知,唯有我们共同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能力,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曾被前来应征的年长者问及,年龄是不是不被录取的关键?我当时也无语。当然,如果招聘的是需要体力的职位,比如闭路电视拉线工人,我们确实会考虑到应聘者的身体状况,这是实话。但是,现在公司内的年长员工就有六成。幸运的是,他们从未提及退休,依然默默坚守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单凭经验已不足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数码化浪潮,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变革。但公司的银发族早已处之泰然,迎接这个变化。

政府鼓励公司聘请更多年长者,雇主若聘用60岁及以上、月入薪金低于4000元的本地雇员,可获得最高7%的薪金补贴。此外,不论什么年龄的国人,都能利用技能创前程计划来提升自已,增强职场竞争力。总理黄循财希望能帮助所有年长国人,让他们结合经验,在培训后发掘更多潜能,发一分光,向理想迈进,哪怕70多岁了,仍可在职场立足。

所以,不要以为70岁过后只能含饴弄孙。有工作就是福,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节,学习新科技可终身受惠。有了一技之长,年龄就不会是障碍。政府让银发族员工有进步的空间,既能帮助企业顺利转型,又能留住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实现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