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联合早报》6月16日的文章《让老人回归田野》和《多方守护独居长者》后,我深受启发。文章强调年长者所面对的需求与挑战。虽然科技的发展和“甘榜式”退休村,为长者的安全与福祉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但我相信,还有一种更人性化且富有意义的方式:让长者重新融入正规的学校环境。
想象一下,年长者回到正规的学校,不是为了文凭,而是重新发现学习乐趣的机会。这不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更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目标,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对抗无聊和认知退化,并建立新的友谊。学校环境能自然地重现“甘榜精神”,年长者之间彼此照应,尤其是那些独居的长者。
目前,许多年长者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有时甚至染上酗酒、吸烟或赌博等不健康的习惯。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囤积物品或忽视健康,因为缺乏他人的关注。相较之下,学校环境提供规律的生活节奏,也营造出支持性的社群氛围。年长者可以更自然地与有着相似人生经验与年龄层的同学交流,进而建立归属感和同侪情谊,缓解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
回到学校能大幅提升年长者的沟通能力,尤其是与年轻一代的交流。我记得一位年长邻居曾感叹,自己越来越难与孙子沟通,因为孙子在学校和同龄人学到许多新“流行语”。她很希望自己也能回到学校,好跟得上孩子的脚步。
通过“跨代共学”——祖父母与孙子女一同上学,还可促进代际丰富的故事与知识交流。想象一下在校园内设立的社区花园项目,年长者凭借他们对果菜、草药和传统疗法的知识,引导年轻人进行实践式的学习。这些内容往往在课本中学不到。反过来,年轻人也可以分享营养知识、均衡饮食与健康饮食习惯。
让年长者重返学校生活,带来的益处多不胜数,不仅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发现生活的目标与动力,也让他们意识到,变老不是人生的终点,更不应被视为社会的负担。相反,它是充满探索与冒险的新篇章。通过培养终身学习的文化,我们可以赋能年长者,让他们汲取新知、提升技能,并继续在社会扮演有意义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