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基辛格在谈及俄乌战争时认为,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是俄乌的分界线恢复原状。这里的原状,普遍被解读为战争爆发前的原状,即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仍旧保持在俄罗斯控制下。基辛格的言论激起了广泛批评,因为这种恢复原样悖离了之前西方舆论宣传中的“国际道义”。其实,作为曾经的美国国务卿,作为冷战期间美国多次重大外交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基辛格的表态才真正符合美国的政治传统,即鲜明的实用主义立场。

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在中国一些世界史教科书中称之为民族主义运动,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民族主义是缔造现代民族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潮,同时也是政治理想主义的一种表现,主张的是文化身份与领土边界的重合。不可否认,无论是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还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诸多国家,都产生过强大的民族主义思潮,推动这些国家建成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

但美国显然是个例外,它自始至终没有萌发过强大的民族主义思潮,独立战争最初的爆发也不是基于民族主义诉求,而是基于非常清晰明确的权利主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是“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主张远在英伦的议会里没有代表北美殖民地的议员时,英国国王和英国议会就不能随意通过法案向北美殖民地加税。当时英国政府没有同意北美殖民地这种权利诉求,才促成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