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银行乃至大国政府,对国际援助所开的支票,最后到底兑现了多少?

6月底在德国甫结束的七国集团(G7)峰会,除了几个时下比较热的议题:俄乌战争、全球通胀、后疫情复苏等,美国总统拜登抛出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PGII),宣称五年内要筹集6000亿美元的费用,用作发展中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这笔巨款的主要来源,美国要负责其中2000亿美元,美国期待欧盟负担3000亿美元,剩下1000亿美元则是向私人部门募集。

这种画大饼的政治语言,在当代的民主政治乃至国际关系中很常见,动辄夸下海口的巨资,宣称要投入某些领域来大兴土木、振兴经济等。不免令人好奇,这些钱到底哪来?若真的筹集了好几千亿元,是怎么投入到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基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