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快速从一个经济世界转向一个政治世界。二者的运作逻辑截然不同。经济世界中的竞争是比谁赢得更多,而政治世界的竞争是看谁输得更惨——从共赢转为零和。中国对外关系似乎四面楚歌,正是因为国际关系的逻辑变了,以往驾轻就熟的那一套不灵了。

历史上所有贸易相对自由的时期或地区,都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结构作为前提,如13到15世纪蒙古帝国打通了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19世纪“日不落”大英帝国各部分之间的自由贸易。在不同政权激烈争斗的时候,贸易只能边缘化并服从于政治逻辑。二战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被美国推广到世界各地,并在冷战摧垮苏联阵营后,形成如火如荼的全球化。中国正是在这个经济世界形成时,搭上了顺风车发展起来的。

那时候,中国在经济上无足轻重,政治上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全面倒向西方后,被认为是秋后蚂蚱,朝自由民主演变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改革派也认定旧的那一套不行了,必须改。邓还讲得很明确,经济改革的最终成败取决于政治改革。40余年过去,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不仅没动,反而在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后,后代领导人觉得有了复辟的底气。这里的一个认知误区,是将改革开放的成功,归功于旧体制的延续而不是对它的改革。于是,邓小平的“必须改”就成了“不该改的坚决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