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带动改变的是政府,但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生活环境的宜居和安全,也有国人应该分担的责任。

9月16日,《联合早报》上一则跨版大广告引人注目。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呈献的“欢庆50年转变新加坡”,以精简扼要的图文解说,道尽新加坡一路走来不易的环境发展。

从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清河工程(母亲的河改变了角色)、1982年宣布“无疟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1987年1月24日“最后一桶”走入历史(让新加坡人真正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真好)、1986年清除街边小贩(掀开了新一页的小贩文化)、1999年实马高垃圾埋置场诞生(从此享有“垃圾伊甸园”美誉)、2002年食品安全提升到新水平(这是国人感到生活安全的因素之一)、2002年新生水新登场(水资源科技让世人开了眼界)、2008年滨海堤坝隆重开张一举三得(提高水供自足能力、减轻低洼处水患和开拓一个全新休闲空间)、2018年史丹福地下储水池和分水渠的开发(大大提高市区防范淹水功能),到2021年推出《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展示了多领域的绿色雄心),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总结出的“十大建设”,勾勒出新加坡人生活素质的不断改善,新加坡成为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国家,实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