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国家都会维持一定军力并实施不同兵役制度,即使中立国瑞士也同时保有职业军人以及义务役国民兵。进入21世纪的新加坡周边关系愈见和缓,并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泰国共同巡防马六甲海峡,但还是维持两年的义务役;相对的,面临中国大陆愈来愈严厉军事威胁的台湾,国民却只要服四个月的“军事训练役”,直到去年底总统蔡英文才宣告恢复一年期的义务役。为什么台湾过去役期这么短?蔡英文为什么又要延长兵役?这又对台湾的国防有何影响?

过去30多年来,台湾兵役制度改变都受到国际、两岸以及国内选举等因素影响:国民党败走台湾后,蒋介石还抱着“反攻大陆”梦想,台湾常备军力长期维持在60万左右,直到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才开始裁减兵力并缩短役期。冷战时期在“反攻大陆”的想象下,台湾兵力以陆军为主;事实上数量庞大、装备老旧、组织架构落伍的陆军,早已不符合防卫台湾的战略需求。因此李登辉担任总统时,从1991年开始“十年兵力整建规划”,1995年提出以“精简高层,充实基层”为目标的“精实案”,开始裁军。

李陈马三总统为选举压缩役期

至今,台湾军队员额已从1980年代初的50多万降到20万左右。推动“精实案”后,军队编制缩小,可以吸收义务役的员额也减少,造成入伍大塞车,也影响到役男日后就业与升学规划。因此,李登辉又把役期从两年缩短到一年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