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世界瞩目下,尽管之前克里姆林宫才刚刚遭到无人机的袭击,但俄罗斯还是如期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办了“胜利日”大阅兵。一方面当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毕竟已经花了很长时间筹备,而且花了纳税人那么多卢布,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其次,这也符合俄罗斯“战斗民族”的习性以及“霸道总裁”普京一贯的行事风格。如果就此偃旗息鼓,那强国和强人的面子往哪里搁?普京的算盘自然是希望借此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只不过,今年的红场阅兵,光景比较惨淡,人数、装备大为缩水,除了几个前加盟共和国,也没有什么友好国家前来捧场。5月9日的阅兵,几乎成了一场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应了那句老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前线战况吃紧,自然要把优质的战争资源投入战场,在阅兵这种“出钱买吆喝”,对战事没有多少实际帮助的事情上,肯定不能投入太多的宝贵资源。所以今年的参阅军人也就是1万出头,规模小,而且以军校学员为主,毕竟战场上连正规军都不够用,还要靠瓦格纳这样的雇佣兵集团来凑数、充场面,哪里还有多余的军人来红场踢正步、喊乌拉呢?武器装备也是了无新意,很多都是乏善可陈的老旧装备,特别是以往震撼人心的滚滚钢铁洪流销声匿迹,只有一辆老掉牙孤零零的T34坦克,似乎还在向世人诉说苏联红军二战的荣光。
经历一年多的战事,前线的坦克装甲车消耗了大半,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以往阅兵都有的空中方队并没有出现,变成一次纯粹的地面武力展示,可见无人机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况且前线也需要飞机扔铁炸弹;在战场上十分显眼的“Z”标志,这次没有招摇过市,显得收敛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