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秦晖先生曾在《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一文中指出,尽管民国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进行了正确的‘站队’,成为战胜国之一,这是民国外交的巨大成功,对‘中国站起来’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公正的评价”。
换言之,在那个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中,中国两次都选择站在正确的一方。正如秦晖所论,虽然一战时站队的收获无法与二战相比(当时中国只派出华工,付出远小于二战),但毕竟站在胜利的一方,所以收获不菲:首先,一战的正义性虽不及二战,但从国际政治的功利而言,这都给战后的中国带来诸多利好,否则国际形势会对中国更为不利。只要想想同为老大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由于在一战中“站错队”落得何等下场,就很清楚了。
其次,中国借宣战之机,一举废除了对德奥两国的所有旧条约,不仅终止德国在华扩张的势头,也开启了此后废约外交的先河。最后,中国虽然因巴黎和会不尊重中国的战胜国权益而拒签和约,但仍以战胜国身份,以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为契机,开始介入国际事务,参与多边政治游戏,在国际联盟中积极活动,取得一系列成果。与清末中国的国际孤立状态恰成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