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把新加坡选为亚太四国巡访的最后一站,这让我想起他在2023年5月31日,在一次宣教中提到的“可敬者”利玛窦,他对早期耶稣会士利玛窦表达了赞誉之言。他通过演说,让在场信众一起回到后者最初奔赴、最终献上生命的使命现场,重温他以极具个性特色的“对话、友谊和一贯性”,在明朝时期的中国赢得广泛友谊的历史场景。

1552年10月6日出生的意大利人利玛窦,1578年3月24日从里斯本乘船加入印度传教团,同年9月13日到达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在那里居留学习四年。后来他被派随传教团到中国传教,于1583年8月抵达澳门。利玛窦从此留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先后到达肇庆、韶州、南昌,直到1610年5月11日于北京逝世。

方济各褒扬了利玛窦“文化浸礼”的做法,即从日常生活着手,穿儒服、学文言、读中国经典、用汉语交朋友和写作宣教。方济各还赞赏利玛窦亲自监制的世界地图(即经万历皇帝委托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向中国人揭示比他们原先想象还要广阔的世界版图;并以他及其他传教士在数学和天文方面的知识,让东西方在文化与科学方面交互相会,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增强友谊,体验一段至为幸福的时光。教宗也不忘提到两位与利玛窦交情深厚的中国士大夫徐光启和李之藻,指出如果没有他们的合作,利玛窦的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