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马来亚、沙巴和砂拉越在1963年组成马来西亚,希望建立一个经济上更强大、种族上更多元和区域上更广阔的国家。然而在隔年,新加坡发生严重的种族暴乱,再加上与吉隆坡在意识形态上的种种冲突,导致新加坡在1965年被迫独立。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主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但这一主张平等、公正和包容的概念,却遭到代表半岛马来人的巫统大力反对,甚至称李光耀要将马来人“殖民化”,侵蚀土著特权。主张捍卫巫裔权益的巫统认为,马来人是这片半岛的主人,马来人的马来西亚才是它认同的理念,非马来人,包括华人和印度人等等,只是这片土地的外来者。

1969年,马国第三届大选之后发生五一三事件,可谓马国种族关系的分水岭。自此之后,“种族”的元素就不断渗透马国,国家政策不再以“需求”为基准,而是以简单粗暴的二分法,将全国人民分为土著和非土著,“种族”自此成为这个国家在建国路上如影随形的元素。

10年后的伊朗革命,更是为马国增添一个新元素:回教(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