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超过千天之后,战场激烈程度未见减缓,却将迎来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再次上任。特朗普一反之前西方的共识和常态,要尽早结束这场二战后发生在欧洲大陆上最严重的战争。面对这种情况,欧洲各国不得不在追随美国牺牲乌克兰与维护欧洲力挺乌克兰之间做出选择。虽然这还不见得是个简单的二选一议题,只是目前看来,欧洲主要国家似乎选择后者,而这种选择的后果须要多加注意。
自2024年最后一个月以来,欧洲用实际行动表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在财政资金方面,12月1日,新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在就职第一天就去了乌克兰首都基辅,明确表示欧盟12月份将向乌克兰提供额外41亿欧元(约58亿新元)的预算援助,其中15亿元为赠款(乌克兰财政部官网18日已证实)。由此,欧盟今年给乌克兰提供的直接财政支持超过160亿欧元,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乌克兰去年最大的财政援助方。欧盟还承诺从今年起,每月至少向乌克兰提供15亿欧元的财政支持,表明要接替美国,成为战时乌克兰主要财政资金来源的决心。
在政治立场方面,12月12日的柏林,德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一起发表六国联合声明,绕开欧盟和北约,一致表示今后要不断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经济和财政支持,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以停止援助要挟乌克兰进行停战谈判;共同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诉求,虽然暂时不一定能实现,但却是对乌克兰的强大政治支持。有人把此次六国联合声明看作新的“柏林宣言”,不禁让人记起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类似“柏林宣言”,所带来的大都是地缘政治的分化组合和战火连绵。虽然这六国还不能代表欧盟和北约的整体意愿,却包含欧洲最有实力的国家,必将带动整个欧洲的政治立场风向,明显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立场拉开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