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刚与中国开打贸易战之时,中国的工业体系虽然庞大,但很脆弱,可以被卡脖子制裁的生产环节比比皆是。几年时间过去,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中国在晶片制造、人工智能、网络通讯等领域,实现翻天覆地的技术升级,军事水平更是突飞猛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甚至还成功打造出像稀土这样可以拿捏全球的反制裁手段。

客观而言,如果不是贸易战和美国经济制裁的倒逼,中国的产业水平也许不会进步得这么快,甚至还可能继续沉浸在当年那种“全面超越”的自我陶醉之中。由此看来,外部制裁也可以成为敲响警钟、催人奋进的因素。

如果是一个小国或者产业结构极其单一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制裁足以摧毁工业体系,但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国内市场可以在任何细分产业领域形成有效需求。华为在被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抵制之后,生产创新能力不降反升,正是国内市场发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保证生产制造各个环节能够永续不断,外部制裁无论力度如何,最多消减效率,无法中断运行。中国的体制能集合全国之力,针对性破解一时一地之困,这种体制在应对外部制裁时效果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