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琬仪:香港·离岛·书店

字体大小:

想做就做,该做的不要迟疑,书店不是赚钱事业,但也不是无价值赔本的投资,而是消耗物质,提炼时光,建筑心中立心立命的城堡。

风起了

往年会在中秋过后去香港,吃东西买东西看电影走走山。防疫第二年,我特别想念秋天的香港。

如果你和我一样,曾在20世纪末年年到香港感受东西文化冲击融合的活力,广东话冷嘲热讽,锋芒四射的犀利,又在21世纪初开始追踪着这座城市政经社面容一年一年的改变,也许未来几年你会和我一样想再访香港。

打这篇稿时,想象中的未来香港,和十年前在台北生活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断涌现——无论是现在香港,未来台湾,还是现在台湾,未来香港,到底是政治口水犹如浪花,还是醒世预言?记录下来,梳理思路,十年后重看这些文字,看看自己有没有看走眼。

近月,香港老牌生活娱乐文化杂志做了几个关于香港独立书店的报道,这阵子香港网络媒体还推出香港独立书店地图,介绍过去两三年香港开设的多家小书店。

这些书店选址不一,分布在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有的开在郊区小镇热闹大街上,例如西贡的神话书店;有的开在九龙工厂区,如官塘的夕拾x闲社;有开在新界街市——大埔的解忧旧书店;也有开在港岛市区中心——中环鸭巴甸街PMQ元创坊的蜂鸟书屋;港岛老区——西环的Hiding Place。光是介绍这些书店所落户的社区,就是一个光谱多元斑斓的文化地图。

书店作为文化符号,蕴含的不只是它所服务的消费者素质,或者很多人便利地挂在嘴边的所谓文化底蕴、知识传承。像当年台湾诚品成功打造,用精致氛围包装的大型概念书店,与其视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杆,还不如看清它已成为地产商的行销套路,更接近自古以来文化消费的本质——形式随时代变化,供应迎合需求,文化商品从来需要包装行销制定价格。

香港这几年在经历了政治大事件之后,独立书店似乎雨后春笋般开设,这个现象有意思在于,书店卖书,也聚汇想法,塑造自由空间,丰富时间的意义。开书店已经不是浪漫情怀可以概括的天真行为,在浮躁吵闹的时代,许多人心灵肉体受伤疲惫之际,小书店营运,春风化雨,回应人们的焦虑、孤独与迷茫。

如果到香港玩只有三天两夜的时间,逛独立书店,我会先跑一趟大屿山瀞书窝,再去一趟长洲渡日书店;新界九龙留下回,港岛则根据行程,见缝插针,灵活安排探访。

大屿山、长洲这两座离岛,我在念大学时曾在冬天小住过,特别是大屿山,在还没有发展昂坪,建设迪士尼乐园前,主要依赖水路交通,别具与世隔绝的郊野风光。

看杂志报道,大屿山梅窝瀞书窝位置偏僻,从梅窝码头出发须步行20分钟。喜欢走路思考的书店主人还嫌步行路程不够远,理想像台湾山中书店,越偏远越能吸引有心人。书店名字由三点水和静合成,意思同“净”,强调安静净心的体验,室内空间根据《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设置六个体验空间,精心挑选的书籍散布在其中,任由访客拾起。

相较瀞书窝尝试营造清静空灵,长洲开在岛上小区街上的渡日书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邻里书店经营模式,名为书店,也售卖日用杂货,并定期举办亲子工作坊。最近举办的绘本活动,让小朋友在岛上采集花花草草制作绘本,光看照片和视频,感受到海风、阳光和树木交织的自由气息——探险玩耍不用去远方,拥有发现日常风景中神奇与美的眼睛、耳朵和手更加珍贵,从小孕育心灵的宝藏,一辈子取之不尽。

还有几家香港独立书店,想在这里和读者分享,试试香港书店是否能写上下两期。这些特色书店多数由年轻人经营,选书是重点,空间设计见心思,开店的初衷最吸引人。

想做就做,该做的不要迟疑,书店不是赚钱事业,但也不是无价值赔本的投资,而是消耗物质,提炼时光,建筑心中立心立命的城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