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版《射雕英雄传》在中国冲向百亿票房,网络口碑却是两极,有赞美到不得之了,有说看完被气得想哭想吐,而我猜,理由之一可能在于,金庸小说的人物都非常立体,除了男一女一郭靖黄蓉,尚有其他众多英雄狗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复杂纠缠,提供了太大的诠释空间。

譬如说,习武到底有何意义,郭靖自有一套理解,欧阳锋也有他的理解,成吉思汗也有他的理解,洪七公同样有他的理解……角度不同,目标有异,遂引爆各式的争斗和追逐,导演无论从哪个角度着墨展现,都易引发部分观众的强烈意见,因为观众也带着自己的期待进场,渴望电影能对金庸小说有个“正解”,一旦期待落空,即易由失望而不满、由不满而愤怒。散场后,不待回家,在路上车上,已经急不及待地用最激动的语言予以痛骂。

也许不妨做个小小的调查。观影意见愈负面和愈激烈,其对金庸小说想必愈熟识愈着迷,反之,对电影点赞的观众,很可能从未读过原著,或只浅浅地读过一遍,由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戏里的特技、武打、造型之类,觉得“几刺激”“几过瘾”“男主角几型仔(有型)”“女主角够哂索(美艳)”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