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陶艺节 本土红泥“”塑“”说传统

字体大小:

一场主题演讲,四个陶艺展,三场大师班,10场成人与儿童工作坊,65个市集摊位,超过130名陶艺工作者参与的“新加坡陶艺节”即将展开。

新加坡虽小,可从杨厝港到裕廊、大士多处却有大量适合陶艺工作室用的黏土。根据Brian Kemp在199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从不同地点搜寻到80种新加坡黏土,经过广泛测试,将最具潜能用于创作的黏土品种拿来测试适合的窑烧温度和釉色等。

新加坡黏土主要分成三种:软质土、中温窑烧的黏土和可作陶瓷的高岭土。在来临的“新加坡陶艺节”,本地20几位陶艺家以搜自荷兰村One Holland Village建筑工地的红黏土创作,在“红色——新加坡黏土作品”慈善展展出。

出身“三美光”陶艺世家的陶艺家蔡树金受访时说,一般中温红泥无法高温窑烧,但这种本土红泥可窑烧至1200摄氏度,他塑成大碗,内层上了中国钧窑釉色,窑烧出非常漂亮的天蓝色,有别于一般红泥烧出的绿色。他也试过烧成一只血红的花瓶。红泥的缺点是含太多沙质,土质太松散。

陶艺节总监吴奕庆形容,这种黏土的红色非常特别,像和牛的光泽。无釉的陶土窑烧后像猪肝色。他将之混合其他黏土创作成三件炻器。吴奕庆的经验是,让黏土休息一周以上更易拉坯,但边缘易裂。

回溯本土陶制传统

陶艺家林真洁将在大师班示范用手塑土的技巧。(主办方提供)

陶艺节在11月20日的主题演讲,邀请建筑学者赖启健博士与蔡树金合讲“发掘传统——砖窑、龙窑和工作室陶艺”。陶艺节策展人佘智恩说,陶艺节回溯本土的陶制传统,从早期工业化的砖窑生产具功能性的多样化陶制品,发展到工作室的手工陶艺品。她所策展的“新加坡陶艺传统”展览展品回应这段历史,陶艺创作者从砖窑、树胶杯、花盘等汲取灵感,重新演绎传统。

“塑土——陶艺大师与创作者”展览特邀主导本地陶艺发展的四位大师艾哈迈德·阿布·巴卡尔(Ahmad Abu Bakar)、蔡树金、林荣华和林真洁(Jessie Lim)展示高水平创意,与30几名全职和业余创作者呈献50件作品。

全职陶艺教学的林真洁会在大师班示范用手捏土的技法,她强调打好这个基础,创作水到渠成。她说,创作之前先诞生概念,这次展出较具雕塑结构的作品,难度在于形状很难捏成。陶艺节大师班还有蔡树金示范手拉坯的技巧,巴卡尔主讲“黏土与概念”。

陶艺创作者市集有65个手工艺摊位,共57家陶艺室超过130名陶艺工作者展售三四百件作品,包括儿童陶艺摊。三美光陶艺室拿下18个摊位展销作品。蔡树金说,疫情前,公众可以现场报名陶艺班,疫情来袭后须提前两三个月报名。林真洁的陶艺室也拿下十几个摊位。陶艺节还有适合大人小孩参与的10场工作坊。

办陶艺节促进业界交流

陶艺家蔡树金将在大师班示范手拉坯的方法。(主办方提供)

孩子长大后,重拾陶艺创作的吴奕庆发现,本地有不同陶艺组织与团体,追随不同的传统与流派(受中国南方、日本、美国等影响),虽然彼此知道但没机会见面交流,因而决定筹办陶艺节,促进业内的对话与交流。

疫情也使陶艺班火热起来,吴奕庆在谷歌搜寻时发现,本地有超过百名陶艺老师,学生更多,筹办陶艺节有意义。陶艺节除了邀请知名陶艺家,也开放给陶艺创作者、师生参与,成为具包容性的活动。

蔡树金指出,陶艺节是继1975年及1987年后,第三次全国性陶艺展览活动。

陶艺节将从明天(19日)至11月29日,在新协立综合设施(Enabling Village 20 Lengkok Bahru S159053)举行。展览与市集免费但参观须报名,工作坊、大师班与主题演讲则收费,可上网报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