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大师的游记”个展 伊斯干达在捏陶中旅行

我国知名陶艺家伊斯干达·贾里在“淡马锡陶艺工作者”工作室,与本次展品合影。(龙国雄摄)
我国知名陶艺家伊斯干达·贾里在“淡马锡陶艺工作者”工作室,与本次展品合影。(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对82岁的陶艺大师伊斯干达·贾里来说,旅行有着特别的意义。在旅行中,伊斯干达寻找灵感和自我。因为疫情困在新加坡,他就在制陶过程中“旅行”,回忆路上的美好时光,并将40多件近作汇集成个展。

我国著名陶艺家伊斯干达·贾里(Iskandar Jalil)每年都出国几趟,至少去日本一次。过去两年因为疫情困在新加坡,他就在捏陶过程中旅行,回忆路上的美好时光。由日本创意中心和丹璞轩(Tembusu Art Gallery)联办的“陶艺大师的游记:伊斯干达·贾里博士个展”,展出超过40件近作。

日本成为“第二个家”

现年82岁的伊斯干达说过:“一趟旅行意味着,当你回来时,你有不只一个家。”他在1966年和1972年获哥伦坡奖学金,先赴印度学纺织设计,后到日本以美浓烧知名的多治见市学习陶艺工程学,日本早已成为他“第二个家”。

伊斯干达在“淡马锡陶艺工作者”(Temasek Potters)工作室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流露出他对日本求学时期寄宿的家庭的思念。夫妇三轮笃和三轮博子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买了一辆摩托车,让他骑去上学。夫妇俩先后过世,膝下两名子女与他亲如兄妹。

伊斯干达(右二)与家人探访在日本求学时期寄宿的家庭。(受访者提供)

这位1988年度新加坡文化奖得主、南洋理工大学名誉博士,也在2015年获日本明仁天皇授予旭日小绶章,表扬他对日本文化的贡献。

日本各处,从神户到名古屋,留下伊斯干达的足迹。马来语与英语之外,伊斯干达会说日语、印度印地语、泰语等,周围人说他“更像日本人而非新加坡人”。伊斯干达仰慕日本人的准时与纪律,待人真诚,享受日本文化。他一次乘车过站,向一名乘客问路,该乘客特地坐德士将他送到他寄宿的家去。

也是在日本,伊斯干达承受非常严格的陶艺训练,完善杯子的工艺水平。他一天要做上百个杯子,师傅看到哪个杯子做得不好,当场砸掉。他也以这套方法训练学生——下午某钟点之前要做好几十个杯子。

陶塑《别府到长崎》是由板坯建造技术堆叠而成,让人想起在日本国内航线上运载乘客、车辆和货物的渡轮。此作抓住了展览的核心概念——过去旅行的记忆,包括骑摩托车、火车和渡轮的冒险历程。陶罐《只因存在,我就在这里》灵感来自日本寒冬之旅,伊斯干达走进传统日式旅馆感受到温暖,闻到烧烤美食的香气。

陶塑《别府到长崎》由板坯建造技术堆叠而成,灵感来自日本国内航线上的渡轮。(龙国雄摄)

作品“Yonobi”想表达日本传统工艺品“用之美”,是伊斯干达向1973年到益子町实习时结识的国宝级陶艺大师浜田庄司(1894-1978)致敬,在陶土上的笔触抽象化,创造出动感和能量,而非描绘任何主题或图案。

伊斯干达追忆难忘牛粪味的半球形陶碗本次展出。(龙国雄摄)

除了南美洲和俄罗斯,全世界走透透的伊斯干达说:“在路上,若我发现有趣的事情,我会做一件陶艺。”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求学时,他不得不到街上捡拾收集牛粪块,粘在墙上晾干,当炉子的燃料用。至今,他难忘牛粪异常浓烈的味道,就以牛粪块为图案,粘在半球形陶碗上,本次展出。

他曾带摩托车上船到马国关丹上游,四天三夜在船上度过,入夜煮食非常美味。这份美好的记忆也化身为陶器。至今他还和这户船上人家保持联系。

探访各地陶器工作坊

很多时候,上路,意味着他与学生们到处探访陶器工作坊,学生们的机票与住宿费由他承担。伊斯干达说,马来西亚霹雳州有自己的特色陶器,比如江沙的沙容(Sayong)陶器特点是熏烧。由妇女制作的陶器做好,拿入窑里用木柴火烘烧,再埋入稻壳中熏烧,等待冷却。它并非不透水,却是好陶。

伊斯干达也带学生们到日本考察滋贺县甲贺市的信乐烧陶器,还有中东国家、中国、欧洲等地,说:“每个国家文化都有自己的陶器特色,我学习了,将知识传授学生。没有探访,就没有学习。”

创造知名“伊斯干达蓝”

他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办个展时,发现当地人的国旗、穿的鞋子等都是蓝色,联想到为什么不以蓝色为陶器釉色,由此创造了知名的“伊斯干达蓝”,作品为当地美术馆收藏。

伊斯干达·贾里在陶艺品留下印记。(龙国雄摄)

伊斯干达在路上习惯用文图做笔记,写下学习心得与创作灵感,笔记本累计几十本之多。他在2000年到印度尼西亚龙目岛,写道:“以我的方式旅行……路在何方。我旅行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知道我是谁”。尽管他心念上路,但这些年,创作之余,他忙于照顾患病的太太。

伊斯干达在路上习惯用文图做笔记。(龙国雄摄)

伊斯干达在淡马锡理工学院设计学院任教至1999年,位于该学院的淡马锡陶艺工作者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最初可谓“垃圾槽”,他捡拾他人不要的冰箱、柚木橱柜、前校长的桌椅等来装潢工作室。

伊斯干达·贾里每星期有三天到“淡马锡陶艺工作者”工作室创作、教学。(龙国雄摄)

伊斯干达每星期三天,从住家徒步5公里到工作室创作。他目前有三名弟子,不收学费,弟子负责打理清洁工作室。他计划和弟子们年底在乌节ION举办陶艺联展。多年前患上第四期前列腺癌的伊斯干达,平日不吃肉、不吃糖,日行5公里,病情已受控。

展览今天中午12时至下午6时,8月16日至27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在日本创意中心(Japan Creative Centre,4 Nassim Road S258372)举行,入场免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