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加坡青年艺术家奖 多才多艺 精彩飞扬

字体大小:

2022年度的青年艺术家奖名单揭晓,四名得主是:视觉艺术工作者、作家何锐安,作家、导演与动画片制作人曾源培,音响设计师郭宁如,以及长笛演奏家许凯翔,《联合早报》记者专访这几位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了解他们为了艺术不懈努力,台前幕后付出热忱,在迎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他们对艺术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视觉艺术工作者何锐安 让世界观众认识新加坡

视觉艺术工作者、作家何锐安(32岁)活跃于当代艺术、电影、表演和理论互涉的领域,作品以长期研究为基础,审视全球语境下的治理体系。今年他在新加坡美术馆群展“孤独的矢量”展出《经济走入民众》,结合讲述表演的装置重构中国和新加坡曾办的会议和聚会,探讨新加坡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扮演的角色。

何锐安对艺术的热情始于中学选修美术特选课程。他在伦敦和纽约修读艺术和人类学回国后,艺术实践关注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和视觉文化议题,在国内外获得好评。作品在光州、雅加达、科钦-穆吉里斯、曼谷等双年展、柏林世界文化宫、荷兰埃因霍温的凡艾伯当代美术馆、香港Para Site展出。2018年获选参加德国学术交流总署DAAD艺术家驻柏林创作计划。

新加坡是每件作品出发点

何锐安去年在维也纳艺术馆举行首次大型机构个展,也入围全球颁给青年艺术家的最大当代艺术奖“未来世代艺术奖”。本次获颁青年艺术家奖,何锐安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个荣誉是我的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虽然近几年,我在国外活动比在国内多,新加坡一直以来都可说是我每一件作品的出发点,所以能从国内得到这个认可,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何锐安几年前教过书,现专注于艺术创作。他的学术背景是视觉艺术及人类学,也投入影像文化。他十年前起活跃于艺术圈时,主要写艺术评论,创作涉及理论。当他在当代艺术空间里把影像与理论综合成演说形式呈现时,许多剧场人开始对他的作品感兴趣,他就在剧场空间以表演者身份呈现作品,比如柏林戏剧节、德国慕尼黑Spielart Festival、TPAM横滨表演艺术会议等。其作在电影网络中流传,在德国奥伯豪森第65届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获国际影评人奖。

何锐安很庆幸艺术工作能在欧洲得到各机构的支持与认可。他说:“毕竟欧洲主要城市的艺术生态还算是比较发达,政府与私人机构长期以来都大量投资于艺术,最重要的是对艺术的定义,想法比在新加坡开通多了。但在欧洲主要的问题是他们对亚洲认识还不够深,所以我必须想方设法在避免简化作品的前提下,让当地观众仍能得到启发。”

何锐安也是多产作家,撰写了许多著作和论文。莱比锡出版社Spector Books刚出版他的一本新书,是一篇长篇理论文章。他在筹备一部新影片,计划明年1月在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一个艺术空间放映。

动画制作人曾源培 创造各种视觉风格

31岁的曾源培是作家、导演与动画片制作人,与同道联合创办本地独立动画工作室Finding Pictures。他也是东南亚最大型独立动画节“地下动画节”(Cartoons Underground)节目总监。

曾源培今年获颁全国青年影片奖青年激励奖,又迎来青年艺术家奖。他感到很荣幸,因为不少得奖者的作品令他钦佩并受启发。他说:“作为动画制作人,我很高兴这个奖项不仅能点亮我的作品,还能点亮新加坡独立动画片业界,希望能为更大的发展机会铺路,将动画电影推向新的高度。”

毕业自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的曾源培对动画深深迷恋,因为它用途广泛,且有无限方式来讲述故事。其动画电影往往超现实、抽象,时而带荒诞感,以定格动画和手绘动画等来探索人类联系、时间、记忆和社会问题。其电影模糊真实与虚幻,引入令人不安、陌生和神秘的角色,调研更黑暗成熟的主题如仇外心理、消费主义和社会不平等。他会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美术、雕塑和插图,整合到动画作品中。

曾源培首部作品《新生》(Nascent,2014)获颁第6届新加坡短片奖最佳动画片,《观看方式》(2015)和《日食》(2016)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首映,巡回数个国际影展。他在2017年受新加坡作家节委托,将本地文学改编为黑白动画“What Has To Be”(2017),拍摄一对夫妻焦虑等待第二胎的出生,获全国青年影片奖公开组最佳动画、CRAFT国际动画节最佳影片。定格动画片《一块肉》(2019)入选康城影展导演双周单元,也在釜山国际电影节、法国阿讷西国际动画节等放映。他自编自导的《棕狗》(2020)是15部短片计划的委托电影之一。

本地动画发展潜力很大

曾源培认为,动画在新加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我们有许多充满热情和崭露头角的动画电影制作人,都带来不同的声音。Finding Pictures工作室是曾源培与同仁的宝贵平台,在电影制作中相互支持,不断推动实验,突破界限。它最初制作独立短片,到世界各地参展,现已创作出第一个动画系列,正在制作第二个。

曾源培说:“我们很自豪我们的作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视觉风格和讲故事的方法,反映了团队中拥有多元化的艺术家和动画师,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空间,让大家一起自由创造。我对公司的梦想是导演制作出能在国内外大放异彩的动画故事片,展示本区域是世界一流动画人才的汇聚地。”

Finding Pictures 2021年联导国庆主题曲音乐录影带《前方的路》,在该年YouTube前十大音乐视频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获得430万浏览人次。

曾源培正在制作下一部短片《美好的一天》,探讨青年自杀的禁忌话题,讲述一个女孩无意中听到老师厕所里的秘密——同学的自杀,而当什么都不说时,学校陷入歇斯底里的场面。他与Finding Pictures开发一部新成人僵尸喜剧动画系列《僵尸野生动物园》,讲述乌合之众的动物必须学会放下差异和肉体本能,才能在入侵的僵尸大军中幸存,借以挑战新加坡与本区域成人动画的极限。

音响设计师郭宁如 音响设计是艺术也是技术

“音响设计(sound design)是一门孤单的行当。”获颁青年艺术家奖后的郭宁如(35岁)如此说:“很多人看不到也不懂我们在做什么。这个奖是对这门职业的认可,也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工作。”

剧场里的人们往往被剧情、台词、表演吸引和感动,而少有人意识到声音也在不经意间铺垫故事的发展,牵动观众的情绪。作为音响设计师,郭宁如不只为舞台上的布景与表演模拟音效,更用声音为故事提供另一维度的解读。

从小学钢琴的郭宁如中学时参加学校合唱团,逐渐对舞台产生兴趣。然而性格使然,她更喜欢幕后的工作。考完A水准后,她选择入读拉萨尔艺术学院的舞台技艺(Technical Theatre Arts)专业;2016年,郭宁如获颁艺理会奖学金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校区进修音响设计专业,取得艺术硕士学位。

郭宁如活跃于戏剧与舞蹈舞台,通过声音感官增强和丰富戏剧体验。“我可以引导观众,也可以误导观众。”她说:“比如一个看起来很开心的生活场景,我在背景加入一些雷声或者低沉的轰鸣声,视觉与听觉上的矛盾并置会让观众产生某种复杂的预感。”

和导演一样,音响设计师对剧本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话要讲。“拿到剧本后,我至少要读三遍。”郭宁如说:“第一遍我和普通读者一样,对故事情节一无所知;了解剧情后的二读,我会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何这样写,哪些情节发展有关键作用;第三次则会从技术角度,设计如何用声音推动剧情,表达我要讲的话。”

在巴刹采集声音

音响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创意性的方式解决。“比如我需要一段特别的鸟叫声,在大自然中很难采集自然音源。我在美国学到的一个方法是,把收集到的鸟叫声转化到人声频率,在这个频率人为模拟想要的鸟叫声后,再转化到鸟叫声的频率,效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

平日里,郭宁如对各种声音都很敏感。有时她在巴刹采集声音,有时出国也带着录音笔,收集不同场景的声音;有些音源则听起来“毫不起眼”,比如房间里运作中的冷气机和荧光灯的低频声音。她说:“在特定舞台场景中,这些声音会营造关键的氛围感。”

在今年与人·舞团的合作中,郭宁如应用“360°d&b”音响系统在观众席装置27个扬声器,让任何角度的观众都感受到同等的听觉体验。郭宁如说,这种沉浸式的音响设计,是她下来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长笛演奏家许凯翔 从丰富曲风汲取养分

从华乐到西乐、交响乐到爵士乐,再从演奏到作曲,长笛演奏家许凯翔(33岁)是一名全能型音乐家。

许凯翔自幼随笛子名家詹永明学习竹笛,曾是全国华乐比赛笛子初、中、高级组冠军的大满贯得主,也是2011年全国印族音乐比赛印度笛公开组季军。他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杨秀桃音乐学院和美国纽约皇后学院的科普兰音乐学院,分别获得笛子、长笛和爵士演奏文凭与学位。

“很多人以不同的身份认识我,但我希望未来人们会以我的作品记住我。”许凯翔说:“学习各类乐器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从丰富的音乐风格中汲取养分,就如读书破万卷,才能在创作音乐时下笔如有神。”

许凯翔目前已经出版两张原创专辑,包括2019年的“This Too Shall Pass”和2021年的“Scenes and Stories”。许凯翔也涉足影视配乐,他与旅居台湾的本地电影配乐作曲家何国杰是多年好友。由何国杰创作,曾获第48届金马奖最佳配乐奖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和航拍纪录片《看见台湾》中,都留下了许凯翔悠扬的笛声。

而在本地,许凯翔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爵士乐演奏家。他常与本地著名爵士钢琴家蒙特罗(Jeremy Monteiro)同台,也拥有自己的爵士乐队“Rit Xu Group”。今年3月,他委约作曲家卓可荣创作一部为长笛、爵士三重奏和交响乐团而作的协奏曲“Waves”,与旅行者小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已在YouTube上发表。

近20年来爵士乐演奏家 首获青年艺术家奖

“这是青年艺术家奖近20年来第一次颁给爵士乐演奏家,我认为这是对本地爵士乐界的认可,我感到十分荣幸。”许凯翔说:“今年我特别在年龄心态上感到明显变化——虽然我还不是最资深的演奏家,但我也不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在演奏和创作之余,我感到有责任去培养年轻的人才。”

明晚(12月7日)8时,许凯翔将和蒙特罗、卓可荣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呈献一场融合二胡、唢呐、马来鼓和印度舞的亚洲爵士乐音乐会。许凯翔将在音乐会上演奏他最新专辑中的一首原创曲目“Pulau Ujong”(蒲罗中,新加坡的古称之一),他形容这是一首轻松明快,具有海港风情的乐曲。购票链接:sistic.com.sg/events/jassokaleidoscope1222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