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琳:跳毁灭之舞”个展借雕塑、录像和素描,探索现实与外象的差异。余春琳用后工业材料如塑料、树脂、木料、金属作为创作材料,她也用透明塑料象征记忆。当下的事物也许只是一种幻觉,应该如何感知真实的世界?展览整体视觉效果相当抢眼,但也晦涩难懂。
由新加坡美术馆委托,最新个展“余春琳:跳毁灭之舞”(Joo Choon Lin: Dance in the Destruction Dance)是美术馆“物质之智”第二系列。该系列首个展览是泰国艺术家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多媒体装置展“能量升至宇宙的机器”。
“余春琳:跳毁灭之舞”展览整体视觉呈现相当抢眼,但是颇为晦涩难懂。新加坡视觉艺术家、诗人余春琳(39岁)说:“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是感官的诠释以及精神的投影”。展览试图通过雕塑、录像和素描,探索着现实(即所知者)与外象(即可感察者)之间的差异。当下是幻觉,事物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
“时基”雕塑《把你的眼睑胶合起来》(2017/2023年)有两组看似都是“石板”,其实上面两块是带有水泥质地纹理的木料,下半部两块则为发泡材料。它们由一些充气气球和镀锌钢链系住,随着时间流逝,气球缓缓泄气,“石板”垂落地面。雕塑随着时间而失去形态或加以瓦解。

余春琳的创作采用后工业材料比如塑料、树脂、木料、金属,探索它们在当代世界如何不断变换形状、面貌与涵义。根据策展人叶淑惠的说法,余春琳爱用透明塑料(也是其表演服饰中重要的元素)象征记忆。一些树脂材质的雕塑挂于展厅。
雕塑可收缩或伸展
余春琳的雕塑可以收缩或伸展,比如篷布雕塑《极乐香水》(2023年)可以不断折叠展开。艺术家称为“影片物件”的雕塑,以锁扣、铰链、折叠腿及脚轮等工业零件制成,可被拆卸重构,在空间到处搬动。展厅的若干雕塑已于展览开幕日(1月13日),在余春琳编剧的表演《闻。梵音》(2018/2023年),演员们反复吟咏犹如圣歌或咒语般的声音中启动。

演员是雕塑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余春琳在展览特刊中形容“就像蜜蜂的翅膀振动导致花粉的释放”。余春琳喜欢制作这些能够启动的工具或道具,像咒语或延陀罗(yantras)——宇宙真理的启示象征。本是装置艺术的展厅,此时化身舞台空间。《闻。梵音》下一场表演在3月25日晚上6时至7时举行,到时展厅的雕塑又将出现新的形态。
互动性雕塑《我只跟钱交朋友》(2012/2023年),欢迎访客往井中投掷硬币,观察它被粘糊糊的物质所吞没。投币于水井或喷泉是自古已有的许愿行为,硬币会被吞噬,留下的是对愿望的欲求。

展览是余春琳过去15年创作经验的集成,曾于2009年在美术馆首次展出定格动画装置《出来玩吧!》。《把你的眼睑胶合起来》曾在2013年新加坡双年展展出,另一版本曾呈献于亚洲电影资料馆主办的展览《动态2017:透过陌生的眼睛》。《闻。梵音》表演2018年曾在美国的立雾工作坊及艺廊呈献。
展览即日起至4月16日上午10时至晚上7时,在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39 Keppel Rd, #01-02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S089065)第二展厅举行。入场免费。
余春琳与学者Vineeta Sinha对话“制作、意义与物质”在2月11日下午3时至4时30分在展厅举行,入场免费,须上网http://bitly.ws/zAKK报名。《闻。梵音》表演在3月25日晚上6时至7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