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薇画廊举办新加坡第二代画家李福茂和第三代林仰章联展“艺·话”,呈现跨代画家对水墨艺术的创新与对话。
文化奖得主李福茂(77岁)精于工笔画,讲究心神合一慢工出细货,作品稀少。他的上次个展在2010年。本次展出15幅作品。李福茂的漫游系列以中国山水画为架构,散点透视的视角,结合工笔与写意的笔触,层叠出丰饶清雅的南洋风貌。他的乌敏岛、福康宁山画作已为国家美术馆购藏。
李福茂的《漫游实里达渔村》,近景的芭蕉树肥,掩映养鱼村屋,有人钓鱼,远处船只停泊渡头,层次分明,渲染出南洋氤氲气息。他在茂盛葱郁的花草、平原山脉起伏间,穿插不同组合和种族衣着靓丽的游人。
作品《漫游飞禽公园》突出鸟网架,观者跟随游人路线,穿梭槟榔树、椰树等丛林,观赏鹦鹉、鹭鸶的飞翔、一群红艳的火烈鸟美姿。李福茂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构思画面组合场景耗费脑力,但他作画不打初稿,让一幅画自然地发展,随兴添加细节,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此画飞禽人物众多,画家也没去数,记者代劳,人物竟有92个,其中一名小男生以画家孙子为原型。
李福茂画胡姬花闻名
李福茂以胡姬花画闻名,其工笔花鸟画细腻清丽,本次为国家庆祝58岁生日,创作出灵动的《轻歌曼舞》。五只鹦鹉东张西望地在看八只蜜蜂,黄中带红的石斛兰绵延伸展,犹如龙腾。李福茂最初临摹牡丹,老师提醒他:既然住家庭院种那么多胡姬花,为何不画?从此他流连胡姬花丛作画。
延伸阅读
家里养的红耳鹎(木瓜鸟)也入画,与太湖石似岩石与洋红石斛兰组成《细水长流》。画眉与石斛兰画作题《试听双栖好鸟声》。《山晴花更繁》描绘斑鸠在蝴蝶兰丛中漫步。白头翁与国花卓锦万黛兰构成《天伦之乐》。一组金纸扇面描绘泰国品种荷花的绽放,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等。李福茂用白描双钩勾勒线条再上色,一层层营造层次感。
李福茂48岁时离开报馆编辑生涯,全职作画,林仰章(61岁)也放下20几年教鞭转当全职画家。林仰章本次展出28张作品,以细笔出发,用水墨与丙烯颜料一笔笔耗神地画,但并非工笔画那样严谨,结合半写意,画面更活泼。《院里院外》的暗屋檐、斑驳墙、红梅花、框中的褐竹营造出中国园林的诗意美感。
林仰章以无法为法
林仰章说,新作对线条的处理有两个特点,一是用颜色来画线条,这体现在《饮茶赏花图》的兰花叶、茶壶的轮廓与纹理;另一个是用色彩与色系来组织绘画结构,带有版画的效果。《心静且清》以绿为主色,文人书房桌几的花瓶、瓷器、酒杯与莲蓬插花,意境清雅幽静,反映了画家的内在世界。
林仰章以无法为法,也用白描勾勒或凃色来带出画的精神。友人赠送的日常蔬菜水果——苦瓜、羊角豆、秋葵、花生、白萝卜、莲藕等,以不同组合形式入画,笔笔心悦。《果实叠叠丰盛年》的红毛丹、香蕉、石榴竟涂白,衬托出南瓜的浊厚笔触、黄梨的细笔。硕大南瓜以丙烯颜料涂成金色,笔触浑厚,叶子藤蔓用白描勾勒,加上水纹宣肌理效果,颇有新意。
去年底受中国文化部之邀,代表新加坡到中国浙江参与采风创作活动的林仰章,画起飞禽动物鱼类,造型皆肥美。水丛游过的鸭子令人食指大动。竹林下的白公鸡,站在几何水底的鹭鸶皆有体积感。
画展展出两位画家第一次合作的水墨画,异中有同,皆醉心于南洋日常花鸟蔬果人物的风物情境。
展览1月19日至2月4日上午10时至6时,在那薇画廊(The Fullerton Hotel #01-08 S049178)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