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艺术品不允许公众触碰,但位于东陵路的崭新当代艺廊Loy的开幕群展“漫游”,你可以在这些艺术家具坐下休息,伸手触摸感受它们。这些艺术品可融入日常住家空间,而不是收入仓库束之高阁。

本次结合艺术和设计的展览展示世界各地29位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作品。美国洛杉矶艺术家Vincent Pocsik的黑胡桃木雕塑《查理》,也是融入身躯的立式灯盏,容易与来客制造话题。木长凳《注定爱你》的暗语与玄机则在凳下,两个同性躯体双脚的相互触碰。意大利艺术家Clotilde Ancarani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大叶草艺术品,也是桌子,桌脚像树枝,既优雅又精致,一张凳子也是一片大叶草,刚硬的金属诠释脆弱的生命,化为永恒,触动人心。旅居本地的法籍藏家想起童年时期妈妈教画叶子,因而买下。

美国纽约艺术家Fernando Mastrangelo的镜子用手工染沙,他擅长用天然或再利用的材料如沙子、盐、二氧化硅、碎玻璃或粉状玻璃手工雕刻而成,关注生态问题,作品为布鲁克林和Cooper Hewitt美术馆收藏。另一名纽约艺术家Eny Lee Parker将目光投向新石器时代,灵感来源于史前的珠宝和建筑元素,以柱子结构作为灯具。

英国艺术家Charlotte Kingsnorth创作启发自拟人化形态,用木材、不锈钢与人造革打造出鸟眼梳妆台,适合摆放在卧房。另一作品《G计划粉丝俱乐部椅子》结合灰木材椅子框架和天鹅绒,可当会议或餐桌椅套。她也用一整块木头,没用铁钉,设计出一张椅子。南非艺术家Jan Ernst以粘土为媒介,将珊瑚、真菌和岩层等自然结构的迷恋化为家具。其他参展艺术家包括Viktor Udzenija、J McDonald、REM Atelier、Brecht Wright Gander、曹佳伦。

艺廊于2023年底选择入驻杜德阁(Tudor Court),因为这附近藏家、大使馆多。创办人之一欧阳锋(37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他在中国上海Objective Gallery看到同个展览,引入新加坡。这类展览结合艺术与设计,以及具备功能性与收藏价值的家具,拓宽了艺术的可能性。接下来艺廊会和不同合作伙伴(包括时装、珠宝品牌)办展,旨在呈现多元化艺术,可以是摄影、装置等,以填补市场空白。

注重艺术功能性

他说:“新加坡艺术市场发展得很好,吸引更多新移民,藏家低调但懂得欣赏艺术,收藏不为名气,注重艺术的功能性,不会为买而买,而是必须与艺术品产生共鸣,着重于会不会用得到,心态很理性。我们没任何包袱,选择在新加坡开店,是为了与东南亚和亚洲建立联系,也想把这里的艺术家带到国外。”

欧阳锋18年前从中国深圳来新加坡,在淡马锡理工学院修读旅游业,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开发床寝用品品牌,疫情期间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13家店,也进驻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也同时收藏艺术的他于2018年参观巴塞尔迈尔密展会后,很是震撼,决定进军艺廊。艺廊计划10月参加巴黎艺博会Paris Art Now。

画廊位于133 Tanglin Road S247926,展览即日起至6月15日,星期二至六上午11时30分至傍晚6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