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二代艺术家丘瑞福(1934-2024)于7月12日逝世,享年90岁,留下一子四女。

丘瑞福从小家境不好,生活在牛车水一带。1953年从南洋美专(南洋艺术学院)西画系毕业,任职美国奥美广告公司二十几年,升至资深美术总监,48岁那年成为全职画家。

每10年转换创作媒介

受锺四宾老师影响至深,丘瑞福几乎每10年转换一种创作媒介,从1960年代的峇迪画、油画、水彩、木刻,1970年代的锌版画,1980年代的铜胎珐琅,到后期的金属浮雕、烧玻璃,一直在实验创新。他从早期的写实风格,演变到后期的抽象与表现主义艺术作品。

丘瑞福创作过不少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包括:1970年为国际电话与电报公司(ITT)创作的铝板金属浮雕魔鬼鱼《奢侈》,获美国插画家协会及创作展览优异奖,体现对电子工业时代的想象与诠释;1987年为乌节路地铁站旁边园地创作100多英尺长的环形大壁画,大胆用铜胎珐琅技术表现新加坡多元种族融合,后来地铁站改建,未经他同意拆了壁画;1989年为新加坡公益金委托创作的硬币全球雕塑,也为新加坡航空公司20架波音747机队制作的金属浮雕壁画,2009年为APEC峰会制作的20件金属浮雕等等。

丘瑞福从1965年至今,办过至少17次个展,包括在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澳门、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地,并参加过众多国内外群展。他于2023年4月在海峡画廊举行“特别预展:丘瑞福个展”,2016年在南洋艺术学院举办回顾展“先传统,后突破”,展出不同创作生涯各类媒介的作品。

丘瑞福曾担任新加坡现代画会主席(1975、1981-1983),并在黑土地美术馆(2008)的成立中发挥重要作用,担任主席(2008-2011)。他曾获新加坡艺术协会颁发的抽象绘画组一等奖。

本地藏家许九弟收藏丘瑞福超过百多幅,今年计划再为画家办个展,出版画册,没想到画家逝世。许九弟受访时说,“丘瑞福的艺术以其大胆与独特的色彩运用令我着迷。我曾从事纺织行业,了解到颜色为可穿戴的产品注入生命力的重要性。梦想有一天,人们将自豪地穿着饰有独特的新加坡艺术品启发的服装设计,展示我们的创造力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