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专访我国第二代艺术家、文化奖得主张永生时,他已透露自己梦想成真,2024年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举办大型回顾展“张永生:我们快乐。你快乐吗?”,展出70年艺术生涯共68件作品。
美术馆入口与大厅展示现年86岁的张永生三件不同媒介的装置,代表其创作的核心。策展人之一、国家美术馆策展与研究总监辛友仁在媒体导览时说,很少人知道张永生也做行为艺术,他在2003年循环利用废弃的布料搭成屋形帐篷《在一起》,带到东海岸公园,作为临时庇护所,号召公众与之互动。张永成自1980年代至今借助行为艺术(比如《奖杯》)参与社会,与“艺术家村”(TAV)等运动相呼应。
感受作品而非理性解读
从大厅天花板垂下,长44米的纸本胶彩《侘寂》(1987-2011)双面长卷色彩斑斓。张永生借助日本文化美学概念“侘寂”的短暂与不完美的世界观,来传达“创作不可能完成”的艺术观。其纸染雕塑《别试着去阅读、去观看、去感受》显示了受英语教育,不谙母语的张永生自嘲地不去解读文字涵义,而是专注于汉字的视觉感。张永生希望公众观看感受他的作品而非理性解读。他将在伦敦与伯明翰留学期间探索的各种现代艺术实践、流派和运动,通过综合实验做出回应,凭着直觉去添加颜色、色调和材料。
画布下,由202个玻璃纤维混凝土小人像摩托车组成的人海,浩浩荡荡穿越新柔长堤,令人动容。张永生将《跨越边界》车队跑在最前面的两个金色雕像暗喻为人生“赢家”,灵感启发自他此前的两名住在新山的助手Ah Wah和Ah Kiat,肯定了他们每天克服通勤的不便,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打拼的精神。
与学生合创纸染雕
张永生的作品经常呈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幽默和讽刺,展现他对个人经历、艺术流派和历史事件独到的调侃与揶揄。三楼新电信展厅装置《五钉》(1991)以玻璃纤维钢丝结构呈现五个3.7米高,令人生畏的指尖石碑,让访客仿佛置身《西游记》孙悟空斗法如来佛的情境中——孙悟空见到五根巨柱,以为来到天尽头,却没能逃脱如来佛祖掌心。另一件来自塑料的18支武器装置,灵感取自虎豹别墅的十殿阎罗。
延伸阅读
张永生自幼立定志向当艺术家,最早的油画《自画像》(1955)作于巴西班让中学。他乐于尝试不同的媒介和材料,如油画、塑胶、现成品、废料,最著名的是他与东南亚联合国学院任教美术25年的学生共同研发的纸染雕塑(paperdyesculp),将染色的纸浆与其他材料混合,须身体运动塑造成的艺术品。
张永生从废弃物中回收一套二手窗帘与纸质染料雕制成《多层构造》(1992),最初是为鼓励观众参与而创作的。随着百叶窗帘叶片旋转到不同角度,两幅不同纸质的染色地形图就会显现。当一侧显示有如山脉的连贯图像,另一侧则呈现众多叶片不规则地切割成斑驳的色彩,寓意每个人视角的多样性。
某件纸上作品运到海外时,画布被昆虫吃出小洞,张永生欢迎这些“助手”,装嵌灯箱呈现,显示艺术家的创作包容非人类元素,幽默取名《欢迎大家》。《网(绝对是新加坡河)》(1986)是由一张缠结的渔网和纸染雕塑制成的碎片组成,张永生借此揶揄本地艺术家滥用新加坡河作为创作题材的现象。与其怀旧,他直面现实,展现1970年代和80年代河上浑浊不堪的垃圾。
关注国际社会与政治
展名“我们快乐。你快乐吗?”出自同名鸟笼装置,作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结合现成品和纸染雕,用类似古希腊圆柱的纸片装饰二手鸟笼,令人联想到新加坡豪宅的奢华品味。看似很快乐的两只小鸟其实困于镀金笼中,质疑我们是否沉溺于物质安逸,提问:即使我们快乐,但是,你快乐吗?
张永生关注世界各地的社会政治事件,其反暴力、反战油画《美莱大屠杀(致敬哈伯尔)》(1970)勾勒战地摄影师罗纳德·L·哈伯尔(Ronald L. Haeberle)拍到美国士兵在南越美莱屠杀平民后,一堆扭曲尸体的惨状,让观众直视暴力场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5)是一件由凯夫拉头盔和废弃金属圆柱制成的大型钢制主构件,形状既像阳具又像导弹,是他对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回应。美国宣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侵略,但始终没找到这些武器的证据。
个展即日起至2025年2月2日上午10时至晚上7时,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1 St Andrew’s Road S178957)三楼新电信特展厅举行,公民与永久居民门票$15(包括林真金个展),详情上网nationalgallery.sg/TeoEngSeng2024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