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设计奖2008年度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杨国胜(Nathan Yong,53岁)跨界当代艺术领域,将在集菁艺社举行新作个展“存在与飘渺——身份认同的议论”,展出11件限量版镜面不锈钢雕塑。

这些雕塑外表看似家居日用品,如沙发、躺椅、椅子、吧台凳、屏风及花瓶等,同时带有雕塑的感觉,优雅造型配上高度抛光、打磨成镜面的表面,然而并不纯粹是实用的家具,而是超越功能性的艺术品,以此拓展公众对艺术和设计的认知及其价值,使公众对日常材料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融合艺术与物品设计

杨国胜说:“我希望推进设计与艺术之间的互通性,这样彼此的界限就会模糊。我认为设计是一种感性的语言,而不只是实用的工具而已。设计可以表达情感,带出深刻的思考,把人们连接起来。我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些作品是从我们的城市环境中得到灵感,把每天习以为常的场景变成有意义的探讨。作为创作型人物,我的目标是把复杂的城市生活改造成某种艺术形式,让人与人之间能交流、产生共鸣,把日常的东西变成更有价值。”

自1960年代,西方艺术家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和丹·弗莱文(Dan Flavin)等,开启了艺术与工业设计结合的探索,发明了许多新艺术语言,影响了当代艺术及工业设计。可惜的是,在新加坡涉猎此领域者始终很少。

杨国胜是家具品牌Folks Furniture和Grafunkt联合创始人,经营一家跨学科设计咨询公司,涉及平面、工业、室内和建筑设计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制造流程和品牌的战略规划,也是新加坡艺术大学拉萨尔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学士课程负责人。他数十年在工业材料领域探索,对如何挑战及融合艺术与物品设计的各种形式充满兴趣,2021年受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委托创作装置《在那里的中间》置于美术馆前面绿地中,与城市风景线产生巨大反差,也于2021年举行个展“告别理性”,通过一系列建筑式物件致敬粗野主义。

杨国胜以镜面不锈钢雕塑《物件no.11》探索新加坡城市性格。(杨国胜设计提供)
杨国胜以镜面不锈钢雕塑《物件no.11》探索新加坡城市性格。(杨国胜设计提供)
杨国胜镜面不锈钢雕塑《物件no.1》超越家居品实用功能。(杨国胜设计提供)
杨国胜镜面不锈钢雕塑《物件no.1》超越家居品实用功能。(杨国胜设计提供)
杨国胜镜面不锈钢雕塑《物件no.6, 7, 8, 5 & 9》(左起)。(杨国胜设计提供)
杨国胜镜面不锈钢雕塑《物件no.6, 7, 8, 5 & 9》(左起)。(杨国胜设计提供)

不锈钢的象征意义

杨国胜本次选择不锈钢管及钢片作为创作媒介,审视这个材料的设计、空间与人们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不锈钢在新加坡语境里有极大象征意义,带有简洁、高效,予人矛盾之感:干净与冷漠、效率及缺乏温暖。镜子般的表面显示新加坡社会的特质——高效率时常被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统一及划一性,但这往往导致个人的独特性被牺牲。镜面能映照出周围的事物,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性格,引导观众反思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身份认同。

世人往往从高效及干净角度来看待新加坡,不锈钢高度抛光、细致的表面含蕴这座城市精准与整齐的性格,以及城市翻新时巨细无遗的规划。材质自身不同面之间互相照映及其冰冷特性,促使我们在高效率与人文,规律与个人等矛盾中寻找平衡点。

展览配合2024年新加坡画廊协会艺术月及新加坡设计周举行,从9月28日至10月16日每天中午12时至晚上7时,在集菁艺社(76 Bras Basah Road #01-01 Carlton Hotel S189558)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