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戏迷今年颇有耳福,几出好戏能“看两遍”——继两团分别上演梅派京剧大戏《凤还巢》,琼剧大戏《汉文皇后》也由两团先后上演——新加坡海南协会(海协)戏剧团的《汉文皇后》(下简称《汉》)将在年末为今年的狮城戏台完美封箱。
该剧由海协与中国海南省琼剧院合作演出。海协理事长陈学汉说,去年他带领海协戏剧团近40位团员访琼,并与海南省琼剧院联欢演出。“我们提出有意提升海协演艺水平,振兴狮城琼剧,与琼剧院进行过几轮讨论,也邀海南省文化艺术学院加入,终于在今年(2024年)4月12日达成三方合作协议,合作培养新演员和联合演出,推动新加坡及邻近地区的琼剧发展。协议为期三年,可延长两年。”
新中戏曲名家联袂献艺
协议中第一项活动就是与海南省琼剧院联袂在新演出《汉》。协议签署后,海协随即邀本地资深戏曲导演张莉加盟主创,执导该戏。新中双方各选派约20名演员,海南省琼剧院安排副院长、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符传杰,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张昌义、吴英山等演员加盟;海协则安排“戏曲胡姬花奖”获得者李肖玉、宋艾玲及林师爱等参加。
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说:“从文化交流的宏观视角看,琼剧承载着丰富的海南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通过与新加坡海南协会紧密协作,能搭建起稳固的文化桥梁。排练期间,双方演员舞台配合默契,幕后文化分享频繁。我们介绍琼剧背后的民俗文化、历史故事与传统价值观;海协分享当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艺术审美与表演理念,这促进两国观众深入洞察彼此文化精髓,增进友谊与互信。”
杨济铭对海协一众业余演员的表现也颇为欣赏,他觉得业余演员对琼剧的热爱执着令人动容,虽非科班出身,却凭深厚情感与不懈努力展露艺术才华。“排练初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大量经典剧目视频,学习基本技巧与唱腔规范;排练演出中,业余演员尽显高水准专业素养:细读剧本,钻研剖析,深刻理解角色性格、情感与内心世界;在排练场上,与导演及专业演员紧密协作,齐心合力攻克艺术难关。”
延伸阅读
该剧导演张莉更是被海协作为业余团体的艺术追求所感动,因此这已是她第八次和该团合作,海协多部代表作都出自她手。这次她着眼于为经典大戏注入新意,刚在“戏曲胡姬花奖”上获“卓越贡献奖”的张莉说:“筹备排演这部大戏时,我们始终秉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力求在舞台上艺术性地还原西汉初期文景之治那段传奇历史。在依托海南省琼剧院演出版本,并保留核心琼剧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极力求新,在剧本、音乐、唱腔上精心锤炼打磨。”
她接着说,此剧舞美设计注重历史背景的写实与写意,融合古典戏曲的装饰美化和现代戏剧的空间建构。舞台设计则用“汉简”作为建筑物的象征,以灯光转换代替传统“二道幕”形式,衔接场与场间的转换和空间情境的变化,使这部作品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汉》全剧着眼于情与法的纠葛和最终达成的有机统一,突出窦皇后在姐弟情与治国理政间的纠结与矛盾,通过传统程式手法,展现戏曲艺术特有的人物情感和人性深度,同时彰显依法治国的主旨。
融入真情排练多次哽咽
扮演窦皇后的李肖玉为演好此角,花大量时间揣摩剧本,尤其是失弟、认弟、祭弟、册后、廷判这些情节,她认为这些都是窦皇后性格和命运的转折点。“从念白到唱腔,再到每个身段和台步,我都融入真情实感。尤其剧中最后一段唱腔‘步步送你回故乡’,让我感触特别深,那种悲痛压抑到极致的情感,使我在排练中多次哽咽。这一段曾被海南琼剧名家李桂琴演绎成经典唱段,她将唱腔与情感融为一体,悲伤得令人泪目。我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努力融入自己的理解,力求既传承又创新,赋予角色更多个人化的细腻表达。”
李肖玉认为,窦皇后从一名村姑到深宫皇后,经历亲情的破碎与重聚、权力的纠葛与取舍。她身上既有淳朴善良的本性,又有深明大义的智慧。命运起伏足以令人感叹,而她面对生离死别的坚韧,和对国家大义的担当,更让人动容。“通过窦皇后这个人物,观众不仅能看到古代女性面对命运时的勇气和智慧,也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柔情与力量。我希望展现她的真实与温暖,让观众感受到她的人性光辉。”
饰演窦皇后其弟窦广平的则是琼剧、京剧、浙江越剧等多个剧种都有涉猎的宋艾玲,此次已是她第三次反串男角。
宋艾玲说:“反串饰演这一角色对我而言有很大挑战,因琼剧小生在声腔上不适合女性,所以我首先要努力在唱腔曲调上作出调整。表演上,张莉导演严格要求我在塑造人物形象与形体方面,凸显剧中人物形象变化,准确把握内在情感。扮演这个角色让我受益匪浅。排练过程中,我不仅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还学到如何与专业老师配合和交流。相信通过我们所有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和不懈付出,这次演出将不负琼剧戏迷朋友对我们的期望。”
▲琼剧《汉文皇后》
维多利亚剧院
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
票价28元起,购票可上网:sistic.com.sg/events/empress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