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办,2025年度新加坡艺术周进入第13届,将从1月17日举行至26日,一连10天在全岛各处呈献超过130场活动。

艺术周核心项目照常举行,如两个艺博会——ART SG新加坡艺博会和“聚焦东南亚”(S.E.A. Focus)、新加坡“昼夜璀璨艺术节2025:你看见我吗?”(Light to Night Singapore 2025:Do You See Me?)。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将于1月24及25日在停车场B举办“黑夜艺术”(Art After Dark),由New Mongrels呈献现场音乐表演,画廊届时会延长营业时间。位于丹戎巴葛分销园的新加坡美术馆在艺术周期间所有展览入场免费,并于1月17日及18日、24日及25日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9时,还有现场音乐表演与艺术市集吸引公众前往。

本届艺术周亮点纷呈:

数码扎染结合特色餐饮

时装设计出身的多媒体艺术家杨德荣(59岁)在旧国会大厦Annex建筑一楼呈献“数码扎染–我们的社交织物”(DIGikat)展览(免费),在二楼的SATS Experiential Centre则邀请两位厨师——私厨兼艺术顾问Patricia Chen(收费,@sekel_kitchen订位)和Nouri餐馆前厨师Russell Nathan(收费,@bricolage.sg订位)——设计出新加坡特色菜色回应展览。

杨德荣受访时说,西方以油画记录宗教与战争,反观东南亚文化习俗则以纺织为载体,用扎染色织物(IKAT)记载个人故事与神的传说,在出生、殡葬、婚礼上穿着,他将新加坡当代日常生活故事融入其中。展场将安装巨大的实体纺织机,而织布机的花纹编织可说是计算机编程思想的前身。我们说话有不同的音波,织布也有声音,杨德荣记下国人的日常对话,比如华巫夫妻、祖先下南洋与当代劳工等故事,编织成数位化音波,以LED荧幕呈现。他说:“我们都是一条纺线,社会好像是我们手织的布。我们不是已经织好的布,而是正在编织愿景。”

延伸阅读

走入社区玩艺术 2023年新加坡艺术周十大看点
走入社区玩艺术 2023年新加坡艺术周十大看点

多媒体推理11世纪淡马锡

电影导演双人组蔡圣恩和林俐璇在“未知之前和之后”展览中的视频游戏画面。(蔡圣恩和林俐璇提供)
电影导演双人组蔡圣恩和林俐璇在“未知之前和之后”展览中的视频游戏画面。(蔡圣恩和林俐璇提供)
“未知之前和之后”展览的视频作品以剧场舞蹈表演形式呈现。(蔡圣恩和林俐璇提供)
“未知之前和之后”展览的视频作品以剧场舞蹈表演形式呈现。(蔡圣恩和林俐璇提供)

11世纪前的淡马锡文献资料极少,新加坡电影导演双人组蔡圣恩(32岁)和林俐璇(28岁)发挥想象,推理小说般构想、捕捉业已消失的历史与物质痕迹与碎片,在福康宁山Lewin Terrace呈现多媒体展览“未知之前和之后”(1月17日至26日)。 

1万年前有史可载的芋头雕塑内放映16毫米黑白胶卷视频,胶卷上黏着芋头皮与淀粉等。他们想象当时的淡马锡会是怎样的景况,可能出现的动植物与风景,采用三频道视频,以剧场舞蹈表演形式呈现。他们将制作的视频游戏藏在巨大的心形雕塑内,雕塑则用从福康宁山周围找到的草本植物创作而成。

市区户外流动迷你艺术展

Cynthia Delaney Suwito的迷你作品将在“Con-Temporary Art”流动展展出。(Cynthia Delaney Suwito提供)
Cynthia Delaney Suwito的迷你作品将在“Con-Temporary Art”流动展展出。(Cynthia Delaney Suwito提供)

“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找到空间办展览是有挑战性的事,我们想为何不创造自己的空间,解决展地问题?”,图像视频艺术家管富僐(27岁)说。他与Arrvinraj共同策划的“Con-Temporary Art”展览是流动的,艺术周期间将辗转至少五个户外地点办展,包括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Objectifs摄影与影像中心外、丹戎巴葛分销园、Art Outreach画廊、淡滨尼天地(Our Tampines Hub),让艺术接触更广大的民众。

管富僐将与另一个伙伴提着迷你展盒子巡展,立体模型类似于白立方体画廊,附带内部照明和电源,展出受委托艺术家Miss Weronica、Cynthia Delaney Suwito、王建斌和林泽涵的迷你艺术品。

谢益明沉浸式摄影拼贴个展

摄影师谢益明的古怪拼贴画呈现与众不同的新加坡。(谢益明提供)
摄影师谢益明的古怪拼贴画呈现与众不同的新加坡。(谢益明提供)
谢益明的拼贴画带有邻里生活与调皮的气息。(谢益明提供)
谢益明的拼贴画带有邻里生活与调皮的气息。(谢益明提供)

新加坡摄影师谢益明(56岁,人称“ABC”)从事街头摄影已15年,第一次举办个展“Singkarpor REMIXED”,将过往摄影档案结合AI技术,拼贴式创造出从天花板到墙面的装置。

策展人邓智文说,这是沉浸式展览,但不是数位的,而是结合新加坡街景、人物、熟悉的角色打造成富有活力的场景,访客犹如走进摄影作品的世界里。他说:“这不是新加坡旅游局式的新加坡,而是邻里住宅区,像盛港、小印度,人们过日子的地方。这是与众不同的新加坡,有点调皮。”展览由Art Outreach呈献。谢益明很好奇参观者进入装置后会做什么。

两场收藏家展览

美国艺术家Liz Deschenes《画廊4.1.1 (第2版) 》是“皮埃尔·洛里内收藏:空间”展品之一。(Pierre Lorinet提供)
美国艺术家Liz Deschenes《画廊4.1.1 (第2版) 》是“皮埃尔·洛里内收藏:空间”展品之一。(Pierre Lorinet提供)
马来西亚画家杨子宽《黑色是新的白色》,为许瑞强收藏展品之一。(许瑞强提供)
马来西亚画家杨子宽《黑色是新的白色》,为许瑞强收藏展品之一。(许瑞强提供)

由Art Outreach与著名艺术藏家兼慈善家皮埃尔·洛里内(Pierre Lorinet)呈现第三场,也是最终篇“皮埃尔·洛里内藏品:空间”,在汇集创意餐饮的New Bahru举行。由Edward Mitterrand策展,8000平方英尺的工厂展场将呈现20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从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到傅丹 (Danh Võ)等。展览探索自然世界和空间环境如何通过星星、风景、人物和动物形象、虚空和树木等元素,塑造当代艺术和我们的感知。

私人博物馆(The Private Museum)第二次举办许瑞强(Richard Koh)藏品展《梦想与沉思:我只不过是一个故事》(1月9日至3月9日),通过50多件藏品,展示这位马来西亚画廊主兼藏家的收藏历程。

艺术周详情,请见官方网站https://www.artweek.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