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传统戏曲界2025年延续“团结求存,共谋发展”的思路,多个戏曲团体将合演一部大戏或在同一平台上接力演出,展现狮城梨园百花齐放、光彩相映的景象。
其中,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传艺)计划联合陶融儒乐社、醉花林潮曲潮剧艺术研究会、潮剧联谊社、华族戏曲工作室,及传艺研修班师生等,于2025年下半年在本地首演经典潮剧《千骨长恨》。
传艺创办人兼艺术总监蔡碧霞说:“‘携手兄弟团体,打造艺术品牌’是传艺的宗旨之一,近年来我们积极团结本地戏曲团体同台交流演出,广邀各剧种团体合作,联合呈献精致大戏,先后献演福建戏《梁祝蝶缘》《水仙花开时》、琼剧《白蛇传》和粤剧《柳毅情缘》。”
凝聚众力抱团取暖
她接着说:“传统戏曲眼下流失很多演员和观众,可谓台上台下青黄不接。戏曲不景、市场萎缩是事实,而凝聚大家的力量,抱团取暖对传统戏曲的发展是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方法。”
她认为这种模式益处很多,可实现包括场地、设备、人力、资金等资源共享,集众人力量,推进传统戏曲发展;也有利于艺术创新,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融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影响力的演出作品;同时还能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演出人员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增强演出团队凝聚力。
创造戏曲就业机会
除给本地潮剧艺术演艺人员提供平台,传艺也意图在灯光舞美设计与制作、化妆与头饰,以及乐队伴奏等幕后领域,邀请本地优秀人才参与,为戏曲从业人员制造就业机会。
国家艺术理事会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来年将合作试点项目,为公众带来“传统戏曲节”,据已公开的资料,该戏曲节目前处于策划阶段,将有多个剧种的剧目演出。
业余戏曲团体新一年也将推多部足本大戏,包括平社《红鬃烈马》,新加坡华族戏曲协会《锁麟囊》,三江梨园社经典越剧《西厢记》,以及大唐文化传播根据日本作家古崎润一郎小说改编的跨文化越剧《春琴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