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Tang Contemporary Art,简称“唐人”)自1997年在曼谷起家,扩张至北京、香港、首尔,2024年6月底进驻新加坡,在亚洲有八个据点。
画廊创始人郑林2025年1月中旬来新时,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唐人’在亚洲的布局已完成,国际布局尚未启动,未来三年将在纽约、伦敦、洛杉矶、瑞士等地设立据点,成长为具备国际格局的亚洲头牌画廊。亚洲艺术家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走出亚洲。可像高古轩画廊也代理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我想为何不让画廊走向国际?目前的当代艺术市场以纽约为首,伦敦居次,然后是亚洲、巴黎。”
现住北京的郑林,三五年前就有进军新加坡的念头,费时两三年,来新20次才找到画廊的理想地点——乌节路德辉大厦六楼空间,面积7500平方英尺。他觉得吉门营房或丹戎巴葛分销园地点太偏冷。
近十年来,画廊经常参展“艺术登陆新加坡”和新加坡艺博会,建立了东南亚藏家群体基础。郑林说,新加坡对外开放的政策,良好的金融环境,没有艺术品相关及其他复杂税收,仅有9%消费税。曼谷有7%的营业税和10%的艺术品税;北京也有十几巴仙的艺术品进口税。
曾在曼谷住了十年的郑林说:“曼谷国内市场小,周边市场也小,不像新加坡,周边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艺术家和藏家比较多。藏家很愿意到新加坡来看展览。新加坡是‘唐人’在东南亚的重要布局,让画廊在东南亚的地位得以巩固。之前虽已建立了基础,但有了空间,藏家的感受体验就不同了,所展示的艺术家也不一样。”
东南亚和国际艺术家增加
郑林从2006年起,将画廊总部设在北京,在798艺术区有两个据点,第三个据点设在保税区,结合展厅与办公室。香港空间设在H.Queen’s和黄竹坑,2022年进军首尔。台湾《CANS艺术新闻》以“唐人”为目前唯一一家亚洲画廊拥有最多设点空间,选出带领人郑林为“2023亚洲当代之最——最佳艺术代理人”。郑林总结“唐人”在艺术市场衰落时期得以成倍增长,在于管理系统运营模式(而非家族式)取得效果;对当代艺术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尤其是80后、90后艺术家的崛起,画廊从2000年以后,三年内引进20位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合作模式形成话语权。他说:“画廊是话语权的行业。好的画廊有专业代表性,有好的艺术家合作,才有藏家跟着。”
随着亚洲布局完成,“唐人”代理的艺术家数量与比例也产生变化。三年前,代理的80位艺术家中,85%来自中国,其余为海外艺术家,现在则有90位艺术家,中国占了50位(包括艾未未、赵赵),其他是来自东南亚与国际包含南美的艺术家。郑林研究过国际顶级画廊终极目标是与100位国际顶级艺术家合作。“唐人”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将50位中国艺术家减至25个,控制在最多35位,东南亚与国际艺术家则增至70位。
毕业于湖南怀化学院美术系的郑林,是“85新潮”时期怀化群体的重要成员,随后下海经商,重回艺术行业,对艺术家眼光有信心。郑林列出艺术家遴选标准为:艺术家作品的学术性影响与价值地位,作品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艺术语言模式不可被取代,并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以及未来的可能性。郑林说,“唐人”尚未代理新加坡艺术家,但在这两三年会挖掘本地年轻有潜力的艺术家。
画廊新展“存在之网:生活网络”即日起至2月22日,星期二至六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在德辉大厦(402 Orchard Road Delfi Orchard #06-01/02 S238876)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