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术馆日前宣布2025年全年展览,从丹戎巴葛分销园到公共空间、虚拟环境,美术馆将艺术带出博物馆围墙,带入日常生活,为艺术发展与探索提供平台机会。
第八届新加坡双年展将于10月31日举行至2026年3月29日,主题是“纯粹的意图”(pure intention),正逢SG60,除了美术馆展厅,也在多个场馆和公共空间呈献当代艺术,让各行各业的观众以纯粹的意图重新想象新加坡,体验众多参与者如何共同创造一座城市——充满发现、惊喜和趣味。福康宁公园、铁道走廊、前殖民和殖民时期地标转为的公共休闲绿地、住宅区和生活空间,以及购物中心,都将成为展场。
新加坡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城市环境引发人们对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反思。本届双年展探讨艺术如何充当我们的镜头,以更好地理解空间、身份和转变的复杂性,艺术家为城市不断变化的景观(建筑、社会和文化)提供新视角。
双年展邀请世界各地的独立组织和策展团体参与,它们是印度尼西亚的Hyphen、德国的SAVVY Contemporary、新加坡的亚洲电影资料馆和Hothouse,以及斯里兰卡的The Packet。
张奕满大型个展
“张奕满:这是一个动态列表,可能永远无法满足特定的完整性标准”(Heman Chong: This is a dynamic list and may never be able to satisfy particular standards for completeness)大型个展从5月10日举行至8月17日,展出艺术家的近作和新委托的作品。张奕满的创作以尖刻机智为特点,探讨当代地缘政治,讥讽以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同时配合展览出版画册,收录与他合作过的国际策展人的文章。
延伸阅读
“新加坡美术馆当代艺术之二”从8月1日至11月16日举行,是美术馆两年一度项目第二版,汇集了六位具有不同研究兴趣、方法和领域的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审视新加坡艺术的新兴潮流,重温艺术发展中被忽视的时刻。这是在机构资源支持下开展的新兴实践和研究,艺术家与美术馆策展人开展长期的密切合作。
美术馆藏品展“物体说话”和“一次又一次”将从9月12日至7月19日举行,包含美术馆的国际当代艺术藏品,取材于批判性的艺术实践。深入研究艺术和记忆的不同方面,“物体谈话”考察了物质物体向艺术的转变,而“一次又一次”采取协作方法研究如何保存短暂性。他们共同质疑跨越时空中的诠释、翻译、回忆以及艺术的定位。
“开放系统2:操作系统”虚拟展览第二部分即日起至5月31日在opensystems.sg举行,质疑当代生活的意识形态和技术系统。由艺术家团体TwoNewEntities举办,展览注重历史和新兴系统对现实的影响,分为四个章节,涵盖传统知识、档案系统如何重振生态系统和集体组织的替代模式。在算法驱动与超连接性的时代,社会如何努力解决人与人之间体验的复杂关系和通常看不见的控制日常生活的网络。
“思考!学前和小学当代艺术展览”,邀请学生到美术馆学习当代艺术。日日美术馆的公共艺术项目包含美术馆所在的大牌39座货物电梯上方,展示本地艺术家萧汇霖(Fiona Seow)的《更绿的牧地》和郑旺龙(Ian Tee)的《深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