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肥料厂的《剃头刀》2024年30周年重演,剧作由吴文德执导,灵感源自母亲温亚签的街戏生涯。本版《剃头刀》主视觉设计由谢维俊操刀,赢得2024年巴黎设计奖的平面设计——主视觉奖。

官网评价:“本剧30周年之际,海报设计重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结构,令人联想到街戏舞台。整体架构由木条和《剃头刀》历年来的图像,包括温亚签演出时的照片组成,环绕着本版女主角陈芮珊的黑白肖像。”

现在广告公司DSTNCT担任执行创意总监的谢维俊,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提到,在给吴文德和剧场团队呈现设计概念时,他展示的不是典型的数位草图,而是用沙爹竹签在泡沫塑料上制作了一个实体原型。“我在竹签上插入印上复古照片和图像的纸片,几乎和海报成品上看到的一模一样。”他形容,当他充满戏剧张力地揭开模型,他们立刻就理解了这个概念。

谢维俊在2024年5月将作品提交到巴黎设计奖,7月收到获奖消息,特别兴奋。“这是一个面向国际观众的国际奖项,而这次凭着文化作品获奖,可以打破人们对新加坡的刻板印象。我认为,艺术和平面设计并不是我们为人熟知的领域。”

主视觉设计者是本地创意工作者谢维俊,他也是广告公司DSTNCT的执行创意总监。(受访者提供)
主视觉设计者是本地创意工作者谢维俊,他也是广告公司DSTNCT的执行创意总监。(受访者提供)

用竹签搭“皮影戏舞台”

他认为设计的挑战在于,如何展现《剃头刀》的30年历史,同时又彰显新颖的制作风格。他想出的方案是用竹签搭建一个“皮影戏舞台”,置入过去演出的档案图像,包括故事主人公、文德母亲的照片,当然还有剧中语录。

延伸阅读

纪念传统街戏 《剃头刀》30年经典重现
纪念传统街戏 《剃头刀》30年经典重现

“这种手工制作的视觉效果,让人联想到街戏。我认为,让未经正规训练的素人聚在一起,在街边搭建一个舞台,上演一场充满热情的演出,这是一种非常鼓舞人心,而且独特的新加坡艺术形式。”

而在这系列视觉设计中,手工制作的、近乎临时搭建的竹棚,与下方华丽的红漆舞台形成鲜明对比,兼具草根出身和精湛制作工艺的两种象征。

“与文德合作非常愉快,因为他给予创作者很大的诠释自由。作为一名剧作家,他出奇地安静,但他的信任也允许创作者大胆创作。”

谢维俊透露,他已经和吴文德商量着下一部剧作的视觉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