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创会15周年,新加坡华族戏曲协会精心搬演全本程派经典《锁麟囊》,继2024年推出梅派名剧《凤还巢》之后,再度以整本大戏致敬梨园传统。该剧由戏曲名家翁偶虹于1940年为程艳秋量身创作,其中多个唱段脍炙人口,是程派京剧的代表作。

《锁》的故事讲述,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途中,与贫家女赵守贞的花轿同在春秋亭避雨。因贫富相遇,赵不免哭泣。薛出于怜悯,匿名相赠一只装满珠宝的锁麟囊。婚后六年,薛流落到当地卢员外家中为保姆。一日,卢家小公子将球抛上阁楼,薛惊见女主人将锁麟囊供在楼上。原来,卢夫人就是当年的赵,相认后把薛敬如上宾。

两个陌生女子对彼此的善意成就了情节的曲折,贫富境遇的反转更添戏剧张力。薛娇生惯养,却贵有怜贫济困之心;赵一朝发达,却久怀知恩图报之意。这次演出适逢卫塞节,虽然剧情本与佛教毫无关联,但“善有善报、世事无常”的观念却与佛理不谋而合。

原剧中还有父子傧相等一些丑角,或介绍前后情节,或插科打诨以势利形象博人一笑,此番悉数删去。一来节约人力,二来精炼叙事,使剧情更为集中紧凑,演出时长也得以压缩。剧中其他人物如梅香、碧玉和锣夫等角色,也展现出嫌贫爱富的势利丑态,在嬉笑之间强化了故事的现实讽刺意义。

程派韵味纯正

《锁》的行当齐全,但归根到底这是一出程派青衣为绝对主角的剧目。与梅派雍容富丽的风格不同,程派清醇沉厚,以气催声,尤善塑造命运多舛的角色。薛湘灵是程派的代表角色,对演员的功底有一定要求。戏曲协会特别邀请原任职于北京京剧院,现旅居新加坡的程派演员曹蔓来担纲,从若断若续的唱腔到以水袖传情的身段,都使观众得以感受到纯正的程派韵味。

戏曲协会艺术总监黄萍老师搬演的赵守贞,在“春秋亭”和“入府”等段落与薛有大量的对手戏。虽然唱段不多,但她嗓音清丽,唱念俱佳,尤以“三让椅”相认一节最为动人。她以神情和身段的变化,将赵在薛娓娓道来之下,心绪由疑转喜又生敬的层次刻画出来。尽管此段话筒出现故障,但整体表现沉稳有力,丝毫未乱。

配角的人数众多,但基本没有太长的唱段,在演出上多起铺垫与烘托之效。演员背景和经验各不相同,大多在2024年《凤》中也有参演。天韵京剧社社长罗德民出演赵父,在有限篇幅中刻画角色贫寒中的窘迫与骨气。饰演薛母的王平与饰薛良的张建斌,都是水平较稳定的票友,但此次因剧情调整,仅通过念白呈现人物,略感遗憾。

娃娃生令人印象深刻

男串女的演员分别有刘伟嘉和汪端瑞。前者扮相举止端庄,为原应为丑角的胡婆注入了温雅气质,别具一格;后者曾在《凤》中饰丑旦,这次饰丫鬟碧玉,表演灵动,若在力度上进一步拿捏,人物形象会更贴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有两个娃娃生的角色,两个小演员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扮演麟儿的王乐昂,与薛有大段的对手戏,非常考验他的信心和应变能力。2024年在《凤》中他已显露头角,今年须背诵大量对白和表演程式,整体表现令人满意。

此外,演出中轿子、车与阁楼的呈现,也体现戏曲舞台写意之美。“春秋亭”一场中,一大一小轿子主要借轿夫人数来暗示;阁楼则靠演员迈步与身段展现。这些程式化手法,对不谙戏曲的观众而言,不啻为一次文化启蒙的良机。

新加坡华族戏曲协会多年来深耕本地华族戏曲领域,培养不同年龄层的京剧学员,引领他们登台演出,绽放才华,传播华族文化的初心至诚至真。一只锦囊,藏的是人间温情与善念;一台大戏,延续的是传统戏曲的薪火相传。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