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白,实际就是包菜,是书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一种蔬菜的名称,也是她少年时常吃的东西。
故事不复杂,说的是“我”离开家乡,到了深圳,结婚了,离婚了,因为要建大型水电站,水电站竣工时,家乡的小城将被淹没成水库,所以开车重返家乡。
这种设定里带着“逝去”和“即将逝去”的情绪,很容易让我们共情。逝去的青春里,有过一起吃饭的朋友,一起在春天先开始穿裙子的朋友,一起喜欢一个男孩的时光,一段没有开始的懵懂情感,这一切都逝去了吗?也许午夜梦回,或者再踏足家乡,或者曾经也生活在那段时光里的某人说起,都会再回到眼前。
而如果家乡还在,这种情绪或许有依托的环境。
可是家乡会不在的,这种情绪感觉随时会被埋葬。
所以,故事里那个多年前就要建的水电站,一直到故事结尾都还在说“半年后”,如同楼上掉落一只鞋后,摇摇欲坠要掉不掉的另外一只鞋一般,让人的心上上下下,无法着陆。
故事的开始,“我”再见到了那个曾经借自己外国名著的男孩。他已经“穿着一件有油污的灰色衬衫,袖口胡乱挽起来,脑袋上多了一顶发黄的白色棒球帽,还胖了一点点”,和从前一样的是“他走路的样子”。
实际我们彼此都认出了彼此,不过我们之间的对话只在加油这件事上。
少年时的青涩好感,多年后变成了“加满”和不用找钱了。
然后“我”开车,车子在现实的小城里带着我的眼睛去穿越现实和从前,现实依旧在破烂里苟延馋喘,而从前如同“通往食堂的凤凰树”不见了。
“我”见从前的玩伴,从前的老师,从前在每个人心里有每个人自己的空洞,那空洞需要自己填补或者忽略。“我”再也没见那个男生,而逝去的那个女生再也回不来了。把自己放在那个“我”的状态里,会不会也会如“我”一样“一脚油门踩过”?
故事的结尾,前夫再婚,同学如愿生了个女儿,生活都在继续,只有回头看书,才会再度透过文字记起“我们”经历了什么。
现实和历史的交错
真的,故事不复杂,是这种现实和历史的交错,这种回不去的从前和继续前行的人生的交错,是时间带来的前后比对,是遗憾,是记忆,是这些东西让我喜欢这个作者的文字。
故事里关于女生之间的友谊的微妙,会让我偶然想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和李美都喜欢大春,李美的喜欢是张扬的,“我”的喜欢是隐秘的。李美问“我”,大春借我的书里画的那些线是不是很傻,“我”不这么认为,可是“我”要隐藏自己的心事,只能顺着李美的话说,可能说得更夸张。然后有一天所有人在一起时,李美指着“我”对大春笑着说,她说你很傻哦。懂吗?女生或许就懂了,那种“我”说不出又咽不下,那种和李美之间因此产生的裂缝,那种多年后想起依然的遗憾,就在这件小小的事里种下了种子。
作品里可以看到作者宁不远的影子,没有这样的经历,大约写不出这么细腻的东西。不是言情小说,男生和女生不会再续前缘。只是人生的片段描述。抓住了从前的尾巴,呼吸着现在的空气,成就了这篇小说。
在故事的最初,“我”的车驶进油站,见到大春,再驶出油站后,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有没有这样的青春
你很想亲手把它
从心里那个秘密的角落
挖出来
然后找个美丽的地方
把它埋了
再找个地方
慢慢养好那个被挖空了的洞
或许喜欢读书的你,也会在这本书里遇见自己的从前和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