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泰建成服装布庄老板娘王宝珠(69岁)告诉《联合早报》,她的家翁黄温殿和家婆刘玲是中国福建永春人,南来新加坡后做过好些小生意,如买卖茶叶。1960年代黄氏夫妇在乌桥头(合乐路后段)摆摊卖布料,后来搬到锦茂区开店,1981年再搬到金文泰中心第442座。
王宝珠笑言:“我是在1981年嫁过来的,所以特别记得这个年份。”王宝珠和先生黄恺全继承生意,如今店门挂着的招牌加了一个英文名“The Curtain Atelier”,但仍保留原来的“金文泰建成服装布庄”,那是他们对第一代人的尊重。
从车窗帘布到定制窗帘
如店名所示,建成服装布庄早期卖的是“热门货”,如花布和棉布。这些布料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泰国、土耳其等地,沙发布有的从欧洲进口。随着懂得缝纫和找裁缝做衣的人少了,人们多买成衣,“建成”于是引进更多窗帘面料。
王宝珠说:“以前组屋的窗口小,很多人会买布回家自己车制窗帘。现在的屋子,多的是落地玻璃窗,需要更大幅的窗帘,得由专人来做。现在我们不只卖窗帘面料,也提供各类不同材质和设计的窗帘,如百叶帘和卷帘。”
包括建成服装布庄在内,金文泰早期有三家布庄和窗帘面料店,很多人要做窗帘时都会到那一带逛逛,顺便到对面的熟食中心用餐。目前,另外两家店已结业,只剩下“建成”一枝独秀。
谈到30多年来的经营之道,王宝珠说:“ 我对颜色和设计有兴趣,会为顾客配搭不同的窗帘面料,或加一些蕾丝,或结合两种图案的面料。现在年轻人要求高,要配合设计主题和不同功能。我们要跟上时代,得多看杂志书籍和上网找资料。”
尽管面对网店竞争,王宝珠认为实体窗帘店仍有生存空间。她说:“到店里可以触摸面料,也可以亲眼所见布料颜色。网上买的有时尺寸不符。”
待老员工如家人
虽然儿女已接手生意,但王宝珠每天还是会到店里待个半天,那里就像是她的第二个家。
“这里的老员工跟了我们二三十年,像一个大家庭。一天没来,我会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我们天天见面,了解彼此的性格,真的是比亲人还亲。还记得疫情阻断措施期间不能开门营业,我们就创建一个WhatsApp群组,每天晚上8点透过视讯谈天说地,聊今天去了哪里,晚上吃了什么,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小时。”
一些熟客后来也成为朋友,即使搬离金文泰,还会来探望王宝珠,让她倍感温馨。老顾客从乌丝变成白发,小朋友转眼长大又成了新顾客;亲切的问候和往来,就是邻里商店的人情味。
虽然生意不错,但“建成”并不打算开分店。王宝珠和先生都认为,亲力亲为,给顾客最好的品质和服务,生意才能一代传一代。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