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是为了被看见。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刘勃麟(52岁,liubolinart.com)不仅以亚克力颜料迷彩伪装自己,“隐形”于地标建筑景点,也邀公众玩“消失”。发表于2025年新加坡艺术周的“隐身新加坡:旅程之间”,他特意找来不同种族、肤色的60名居民隐身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外的政府大厦阶梯,是他有史以来最多参与者的现场表演。刘勃麟接受电访时回溯:这个项目难在协调参与者与画家的时间,又在户外举行,连画三天,最后一天下起雨,大家坚持在雨中完成,让每名融入艺术的参与者都有美好的回忆点。

刘勃麟2024年隐身于牛车水熟食中心。(刘勃麟提供)
刘勃麟2024年隐身于牛车水熟食中心。(刘勃麟提供)
刘勃麟在鱼尾狮公园若隐若现。(刘勃麟提供)
刘勃麟在鱼尾狮公园若隐若现。(刘勃麟提供)

2024年10月,刘勃麟受新加坡国际摄影节之邀,在牛车水熟食中心和鱼尾狮公园进行“隐身”创作,他在国浩时代城公共艺术墙的“看见隐形”展览吸引大量访客参观。他第三次来新,隐身于星耀樟宜(Changi Jewel)瀑布、大巴窑龙头游乐场和杂志架。

刘勃麟说:“我的创作方法是选择当地地标或经典故事来隐形。这次与新加坡罕见病协会(RDSS)合作,因为患者身体因素,无法亲自前往星耀樟宜机场的瀑布,那么,通过艺术作品来帮助他们完成,表达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呵护。病患无法与同龄孩子玩耍,我们通过充满童年记忆的第一代游乐场——龙头游乐场完成梦想,让他们被大众看见。”

杂志架项目始于2011年的法国,刘勃麟发现不同语言封面的杂志既具全球性,也有在地性,结合历史、政治等事件,可通过不同文化与时间点带出人类历史。新加坡版计划搜寻130至150本与教育相关的杂志,打造3米乘6米的墙面便于隐匿。

传达被忽视的状态

刘勃麟“消失”在万里长城砖块中。(刘勃麟提供)
刘勃麟“消失”在万里长城砖块中。(刘勃麟提供)
刘勃麟隐身于被淘汰的电视机中。(刘勃麟提供)
刘勃麟隐身于被淘汰的电视机中。(刘勃麟提供)

生于中国山东,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雕塑获艺术硕士的刘勃麟成为变色龙般的城市隐形人已20年。隐形,是他与社会磨磋过程中归纳出的创作手法,也是与社会、世界交流的方式。2005年,刘勃麟在北京的索家村艺术营被强拆,开始其“城市中隐形”项目来质疑社会的发展。刘勃麟说,一个人坚持艺术家的梦想是很困难的,他与中国最底层群体接触,通过艺术将被忽视的状态强烈地表达出来。他隐身于不同标语的墙面中,《下岗》《癌症村》等作品回应社会发展问题。他从互联网看到威尼斯50年后或会因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于是隐身圣马可广场。他曾“消失”在万里长城、洛杉矶好莱坞、罗马斗兽场、黄河、冰川、电子与海洋垃圾中。

延伸阅读

大隐隐于市 隐形视觉艺术家藏身狮城
大隐隐于市 隐形视觉艺术家藏身狮城

刘勃麟说:“传统雕塑创作得搭起架子,情感在过程中被损耗掉,倒不如以身体为画布更直接又快,更容易传达情感的隐现,与社会的距离拉得更近,作品的呈现更简单直接。与其一镜到底的录像拍摄,不如通过身体摆拍,仅拍一张的摄影,更具艺术效果。”

刘勃麟与新加坡罕见病协会启动“希望画布”慈善计划,目标为协会筹募100万元。他的13张作品与协会患者作品将在PlayPan的玻璃穹顶GlassDome(28 China Street Far East Square二楼 S049570)展出,9月14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15日下午2时至晚上7时开放。作品也将于2026年3月,与Yang Gallery合作举行慈善义卖。详情请见rdss.org.sg/canvas-of-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