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西班牙,闻名国际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与法国出版商皮埃尔·阿吉莱特(Pierre Argillet,1910-2001)从1934至1973年合作了200件铜版蚀刻画(etchings),其中超过80件来新,在“达利来到新加坡”展出,涵盖神话、文学和梦境意象等主题。

皮埃尔·阿吉莱特女儿克里斯蒂娜·阿吉莱特(Christine Argillet)从6岁起,每年夏天都要随家人从法国搬到西班牙菲格拉斯(Figueres)生活两个月。现年70岁的克里斯蒂娜于新加坡嘉佩乐酒店(Capella Singapore)举办的画展发布会上说,她父亲也是黑白画藏家、达达艺术运动的支持者,认为达利作画的技巧超精湛非凡。当时抽象艺术并非主流,他们俩建立了长期的友情。

达利有很多奇思妙想

在克里斯蒂娜的印象中,达利为人很幽默、开放,常与不同领域(如家具、首饰、电影)业者合作,其父得抓紧与达利的任何合作机会;而与达利的合作很好玩,有很多趣味、惊奇发生——这不是工作,而是激情。

达利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奇想,比如建议在树林中展示画作,附带钢琴演奏,或在巴黎公共泳池中放火,很多泳池负责人拒绝了,好不容易有达利粉丝的负责人同意了,达利又改变主意。达利有时候是难搞的合作对象,让皮埃尔非常恼火。

艺术家达利(左)捉弄皮埃尔·阿吉莱特女儿克里斯蒂娜。(受访者提供)
艺术家达利(左)捉弄皮埃尔·阿吉莱特女儿克里斯蒂娜。(受访者提供)
克里斯蒂娜·阿吉莱特介绍达利的画作《钢琴边的花女郎》。(黄向京摄)
克里斯蒂娜·阿吉莱特介绍达利的画作《钢琴边的花女郎》。(黄向京摄)
达利蚀刻画《嬉皮士-钢琴边的花女郎》。(画廊提供)
达利蚀刻画《嬉皮士-钢琴边的花女郎》。(画廊提供)
达利1969年嗑药后示范的蚀刻画,后加工为《嬉皮士:波浪中的女人》。(画廊提供)
达利1969年嗑药后示范的蚀刻画,后加工为《嬉皮士:波浪中的女人》。(画廊提供)
达利蚀刻画《阿波利奈尔:女人与蜗牛》,戴帽者是画家化身。(画廊提供)
达利蚀刻画《阿波利奈尔:女人与蜗牛》,戴帽者是画家化身。(画廊提供)
达利蚀刻画《阿波利奈尔:战壕》融合时间与空间元素。(画廊提供)
达利蚀刻画《阿波利奈尔:战壕》融合时间与空间元素。(画廊提供)

克里斯蒂娜透露:“很多人不知道,达利个性腼腆,出现在公共场合时,他有时会做得过火。”

延伸阅读

王嬿青:墙上的“往事”
王嬿青:墙上的“往事”

1969年,皮埃尔在巴黎为达利举办蚀刻画现场示范,国内外百多名记者汇集,不想达利态度冷淡,大力刻画了一个大圆圈就离开。皮埃尔追了上去,两人扭打在一起,皮埃尔只好向公众解释“达利不舒服”。

冷战几天后,达利在酒店约见了皮埃尔,声称不记得当时的行为,因为有人建议从事嬉皮士系列的他应该尝试致幻药LSD,在示范前他不舒服就嗑药了。达利内疚地拿回圆形的蚀刻版,添加了两名女子在印度跃出海浪的画面,充满力量。这件作品本次展出。

创作带自传色彩

达利蚀刻画《毛泽东诗词:百花齐放》。(画廊提供)
达利蚀刻画《毛泽东诗词:百花齐放》。(画廊提供)

达利使用各种工具与手法创作,比如干刻(dry point)、剪刀、尺等。他的创作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尤其东方艺术,尽管他没去过亚洲。蚀刻是版画制作技术,先用酸在金属板上雕刻图案,再上墨,用印刷机压印到纸上,手绘颜色,没有两件是一样的。

1968年,皮埃尔在书店发现了中国领袖毛泽东的诗集,转告达利,达利费时一周创作了八张启发自毛泽东诗歌的蚀刻画。达利说,毛泽东这个人物太庞大了,整个挤不进铜版,还有百花齐放等作品。

克里斯蒂娜说,达利的创作带自传色彩,自己常出现画中。达利有个哥哥,3岁就逝世了。他与家人到坟墓祭拜哥哥,看到自己的名字萨尔瓦多出现墓碑上,感到困惑:为何一部分的自己被埋土,另一部分的自己在外面?因此,生与死、光与暗等双体二元主题出现在创作中。

由于铜版太亮,损坏了艺术家的眼睛,视力大不如前,让达利后来放弃铜版蚀刻画创作。

克里斯蒂娜这些年将家族的部分达利作品捐赠博物馆,家里有达利专为家族创作的彩绘玻璃,融合罗丹《思想者》与佛洛依德的梦境潜意识以及陶瓷盘。13件挂毯(tapestry)中的两件本次展出,此外还有一些水粉画。

画作从8800到50万元不等,展览从即日起至10月26日上午10时至傍晚6时,在Bruno Gallery(91 Tanglin Road #01-03 / #02-02 Tanglin Place S247918)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