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今年迈入第32届,已于10月23日至27日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一馆举行,吸引7万参观人次。
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博会之一,艺博会总监姚妤萱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该展会是由社团法人中华民国画廊协会主办,成立初衷是画廊协会旗下会员共享资源,一起办展,即使经历冠病疫情,也没中断,交易量还特别可观。”
反观,2019年进入台湾的“台北当代”(Taipei Dangdai)艺博会宣布2026年停办一年,引发哗然。
画廊协会至今有全台140多个会员,一年筹办三个艺博会,3月在台南,6月在台中,10月在台北。姚妤萱认为,文化部支持的Art Taipei的优势在于:一是基于主办方是画廊协会,能为展商提供最好的服务;二是与藏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尤其是本土藏家,占了七八成。
水墨艺术最发达多元
根据记者观察,Art Taipei的水墨艺术最为发达,也最多元化,也有油画、当代艺术。还有培育新秀的Made in Taiwan新人推荐特区、录像艺术特区、台湾原住民艺术特区、女性艺术特展。姚妤萱说,台湾的水墨艺术很强,吸引三四十岁的年轻买家进场,占了藏家群体的三成。
延伸阅读
展会从2023年起,摆脱了可爱与流行类型艺术,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2025年展会汇聚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20间画廊,台湾与国际画廊比例为六比四。台湾以外画廊以日本(约20家,如澡堂画廊SCAI the Bathhouse)、韩国为主,还有香港的季丰轩与汉雅轩、贝浩登(Perrotin)等,不过,几乎不见东南亚(包括新加坡)画廊的踪影。
画廊协会新任理事长陈菁萤受访时说,之前,台湾不了解东南亚艺术,她从2024年起,带团队前往东京、上海、北京、香港、首尔,也到新加坡、雅加达等地建立联系,并与韩国画廊协会和雅加达艺术博览会(Art Jakarta)建立TCC(The Collector Circle)亚太藏家联盟,邀请各自国家的核心藏家随团赴会。
陈菁萤来新时拜访了新加坡画廊协会、美术馆代表等,也是台北尊彩艺术中心总经理的她透露,与新加坡集菁艺社开展合作,2026年1月来新展出台湾艺术家作品(包括陈澄波),8月则在尊彩艺术中心展出新加坡艺术家作品,期待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
争取大众看艺术展
陈菁萤说:“尽管台北有那么多的画廊,但是参与艺博会者反映,艺博会之外没地方去,缺乏整合活动的平台,因此我上任后,开始创办‘台北艺术周’(Taipei Art Week),争取更多大众来看艺术展,加强台北的号召力。如果说每年1月到新加坡参与艺术周,那么,我希望每年10月,大家可以来台北看展。何况,今年恰逢国立故宫博物馆百年院庆推出特展。”
第二届台北艺术周吸引100多家画廊、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参与,从10月18日至11月2日举行,包括首次推出“艺术巴士”。记者在主办方安排下,参观了蓝骑士(Blue Rider)画廊、亚纪画廊(Each Modern)、安卓艺术(Mind Set Art Center),接触到不同面向的当代艺术。金车艺术中心承德店举办2025年台北数位艺术节“层叠的海平线”(即日举行至11月9日),以父亲海员为灵感的汤雅雯的视频装置《船上同事、高职同学、柜台小姐、船员管理处职员》与林·索科谦李纳(Lim Sokchanlina)潜入海中,读一封给柬埔寨渔民的信《给大海的信》,发人深思。
另外记者也访问了苏孟鸿的艺术工作室,他的屏风采用西方绘材,结合东方漆艺而成,内容与图案取材东方(比如花鸟、《金瓶梅》),独树一格。台湾国家文艺奖得主庄普留学西班牙,工作室靠近大安森林公园,用盖印带出身份认同,从极简主义精神中发展出具有一己特色的观念艺术和装置作品。他与同仁创办“伊通公园”艺术空间,带动台湾的当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