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大扫除时是否找到很多完好无损,甚至全新的东西?直接丢掉最方便,但太浪费,有个小区,正好有两个本地非盈利组织的捐赠箱,可以让你在过年前送出爱心又兼顾环保。
红山中心(Bukit Merah Central)不靠近地铁站(从最靠近的红山站步行到此需要15分钟),但许多国人应该不会对它感觉陌生。建屋发展局总部从1987年开始坐落于此,直至2002年搬到大巴窑。
在岛国发展史中,红山肩负过许多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不同任务。根据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LB)官网资料,潮州人的侨领佘有进在19世纪为种植甘蜜(gambier)买下这里的地皮,因此相信红山及周边地区在1850至1880年代可以找到甘蜜和胡椒园。
到了1920年代,这里被称为“米粉厂”,因为福建移民就在红山市中心和巴士转换站的现址烘干米粉。后来这一区变成垃圾场,改称为“poon saw pore”(福建话,即垃圾山)。
随着岛国人口增加,红山的居民多了起来,大家一般住在亚答屋,直至1955年建造了21座七层楼高的政府组屋,接着又增建了更多一房、二房和三房式组屋。
为环保和慈善尽力
现在走入红山,除了看到熟悉的熟龄组屋,还能用行动支持肩负新时代使命的非盈利组织。
主打二手服饰的环保组织Cloop在全岛各处设有黄色回收箱,公众放进黄箱的衣物会分成500个组别,然后由环保伙伴再循环或升级再造,一般都是送往国外。来到Cloop设于城市农耕社企City Sprouts的总部(亨德申路102号),能找到的不只是黄箱,还有回收标准更高的白色箱子。
白色回收箱专为品质较高,状态较好的衣服、包包、鞋子和饰品而设,这些衣物会留在本地流通,比如在快闪活动上售卖(部分收入会捐作慈善)。如果衣物已经在橱柜里“住”了好一段时间,一定要洗过再放入白箱。
想买过年服饰的话,这里也有购物角落。选择二手物不单是为了照顾自己的荷包;让衣饰有个“重生”的机会,既有满足感又能尽一份环保责任。
过年前为客工送暖
除了衣物,适合捐赠的还有状态良好的背包、电器(电水壶、搅拌器、台扇、电磁炉、移动充电器、耳机)和日常用品(雨伞、雨衣、水壶)。如有虎标万金油,或是未开封的新年零食和糕点,同样能集结起来——这些都是客工需要的物品。
2015年成立的客工援助组织Its Raining Raincoats(IRR)在亨德申路217号(217 Henderson Rd #03-07 S159555)设立了免费商店inspIRRe,持有工作准证的男性客工上网预约,便能在这里免费领取物品。
根据IRR上周的IG贴文,2024年店里最受欢迎的物品包括电饭锅、搅拌机、台扇、电水壶、行动充电器、耳机、1.5公升水壶、盥洗用品以及三合一饮料和食品。
想捐赠物品可以直接拿到店里,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半;下午1时半至傍晚5时(周三休息)。如不确定是否合适,可查询官网(itsrainingraincoats.com)或联系IRR(inspirre@itsrainingraincoats.com/WhatsApp至8101818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IRR储存空间有限,捐赠品须考虑需求。
邻里中心亲民美食
离开红山前记得到邻里中心走走。除了在熟食中心用餐,也可考虑平价超市附近的糕点和饮料店Love Tea(大牌166)。
平日午餐时段总是大排长龙,肯定不无原因。面包和糕点价钱合理,还有各种传统饮料(咖啡、茶、美禄、豆花水和仙草)。部分零食可称重购买,丰俭由人;还有新鲜烘制的华夫饼,原味$1.70,加料(咖椰/红豆/牛油/草莓/巧克力/蓝莓/花生/芝士片)$2.20,是很多组屋区已经少见的亲民价,买一次感激一次。
征求回忆路线
岛国拆建的速度让人措手不及,记忆中的街区或许渐渐被淡忘。《步出所料》欢迎你分享手绘地图与故事,告诉大家哪个街区让你忍不住放慢脚步。
请电邮记者(yingzhen@sph.com.sg),或把你绘制的地图和联络资料邮寄到:
▲早报副刊编辑室/陈映蓁收,SPH Media,1000 Toa Payoh North S3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