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表到腕表,宇舶表(Hublot)与当代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将自然元素与时间观念结合,创造出跨越艺术与制表的独特作品。
如今,双方再度携手,推出全新MP-17 Meca-10 Arsham Splash Titanium Sapphire。这款限量99枚的腕表,不仅是一件计时工具,更是一件“时间雕塑”,将水的瞬息之美凝固于腕间。
从水滴延伸到水花
自2023年推出MP-16 “Arsham Droplet”怀表以来,宇舶与阿尔轩的合作便不断引发话题。之前的怀表以水滴为形,将自然物象凝固成未来遗迹,全新MP-17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水滴延伸到水花,将时间定格于瞬息之间。
表盘上的水花形镂空,不仅仅是装饰,更是阿尔轩对时间观念的再创造:时间既是线性的流动,也是刹那间留下的痕迹。
宇舶表以“融合”为核心,从诞生之初便打破传统藩篱:以金与橡胶的结合开启新纪元,如今则通过蓝宝石、钛金属与橡胶的混合材质,让水花的灵动形态在腕间真实呈现。
这样的理念,正契合阿尔轩一贯的艺术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现代物件常常被重新塑造为“未来考古”遗迹,让观者思考过去、现在与未来。
线条柔和机芯强大
42毫米表壳比例精巧而不失力量感,厚度15.35毫米,在保持复杂机芯的同时兼顾佩戴舒适。整体线条柔和流畅,仿佛水波在金属与蓝宝石表面凝结。
磨砂处理的蓝宝石表圈,折射出半透明光泽,宛如阳光下水滴的折光效果。表壳以微喷砂钛金属打造,既轻盈又坚固,使这枚复杂机械作品在日常佩戴时依然从容。
细节依然保留宇舶基因:六颗“H”形螺钉稳固表圈,3点与9点位置的标志性表耳延续品牌辨识度。折叠式钛金属表扣雕刻细腻,彰显整体设计的一体化美学。
阿尔轩标志性绿色被巧妙融入指针、时标与动力储备显示中,在SuperLuminova夜光涂层加持下,让腕表在黑暗中散发未来感。
腕表搭载宇舶自主研发的HUB1205手动上链机芯。机芯厚度仅6.8毫米,由264枚零件与29颗红宝石轴承构成,频率为每小时2万1600次,蕴含240小时动力储备。透过蓝宝石表盘与透底表背,可清晰观察到发条盒储能变化和动力储备指示的渐进变化。
机芯整体以灰色PVD处理,呈现冷峻工业质感,镂空结构则让齿轮与发条运作一览无遗。
时间哲学的美学实验
阿尔轩在2016年的TED演讲中提过:“我的作品在于折叠时间,让人无法分辨它来自过去还是未来。”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贯穿在MP-17的设计之中。如果说MP-16是将水滴凝结于掌心,那么MP-17则是捕捉水花飞溅的瞬间印痕,象征时间永远处于流动与转变之中。
宇舶表首席执行官朱利安·托纳雷(Julien Tornare)形容这枚新作是“突破感知边界的创作”。他强调:“与阿尔轩的合作不仅是一次美学实验,更是对时间本质的再思考。这枚腕表让我们以全新角度感受时间,融合制表与艺术,突破形式疆界。”
阿尔轩本人则说:“表壳的灵感源自水滴的几何之美,透明蓝宝石结构捕捉水的澄澈与流动,让时间仿佛悬浮其中,既精准,又处在不断变动之中。”这番话,道出了腕表的哲学核心——时间不是被固定的数字,而是永不停息的痕迹。
全球限量99枚
MP-17 Meca-10 Arsham Splash Titanium Sapphire搭配黑色橡胶表带,饰有阿尔轩专属Monogram图案,佩戴时仿佛携带艺术家签名印记。
对于收藏家而言,这不仅是一枚腕表,更是一件时间的雕塑——它将宇舶的制表技术与阿尔轩的艺术哲学紧密交织,让时间在腕间溅起一圈圈涟漪。它是收藏意义上的稀有作品,也是对“融合的艺术”最具象的诠释。
MP-17 Meca-10 Arsham Splash Titanium Sapphire全球限量99枚,标价6万9000欧元(约10万4500新元),现已于宇舶专卖店及授权零售商发售。
创意火花意外点燃
当代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与宇舶表的合作,起源于他与欧佳时集团(The Hour Glass)董事总经理郑伟俊的闲谈,意外点燃了这段跨越艺术与钟表的创意火花。
阿尔轩日前来新加坡发布合作的新腕表时受访,回忆当年的契机:“我问他,如果我真的要跟一个钟表品牌合作,哪一个能让我真正跳脱框架、做些不一样的事?”郑伟俊的回答是宇舶。宇舶表以跨界与先锋精神闻名,从艺术到运动不断开拓新境,对于一位挑战时间与形态观念的艺术家而言,无疑是一场天作之合。
二人合作的首个重大成果,是名为Droplet的水滴怀表。阿尔轩一开始就排除腕表的思路,选择怀表为实验起点。这个决定至关重要,它让作品摆脱腕表在重量与尺寸上的限制。
他解释:“当我提出要做怀表时,就立刻移除了腕表上许多不可避免的束缚。”
由此,他们得以大胆启用史上最大面积的整块蓝宝石,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厚重感与存在感。这件作品以沉重坚硬的体量挑战了“时计必须轻巧”的现代观念,也标志着制表材质探索的一次极限突破。
从构想到成品的过程,宇舶表团队耗费六年研发,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蓝宝石的切割、抛光与组装,每一道工序都伴随高昂的废料率与风险。阿尔轩的完美主义,与宇舶工匠对极限的坚持,最终凝聚成这枚挑战传统的怀表。它不仅是设计创意的呈现,更是一场对材质与工艺边界的试炼。
在这次的二度合作中,主角从水滴怀表Droplet变成水花腕表Splash。然而,将艺术概念转化为腕表,必须回到佩戴的现实问题。重量、舒适度与日常使用,成为无法回避的考量。最终,解决之道是采用轻盈的钛金属表壳,减轻整体重量。
一次偶然发现,成就了作品的独特之处。阿尔轩回忆:“他们寄来一整套样品,在其中一块的背面,我看到哑光的效果,原本这并不是他们打算让我看的。但正是这个哑光处理,成为最后的设计灵魂。”偶然的惊喜,意外地塑造了作品的标志性特征。
阿尔轩的设计哲学,也在这次合作中展现无遗。“传统制表讲究对称、秩序、垂直与水平,而我创造的时计,几乎都在反其道而行。”
他的腕表以锐角与断裂线条取代圆润与平衡,既让人能一眼认出是“阿尔轩作品”,又不失宇舶表的工艺精髓。虽然最初的草图极为激进,甚至呈现出极端不对称的造型,但最终成果仍兼顾佩戴的舒适与实用。这正体现出阿尔轩的坚持:艺术不能脱离生活,一枚时计既要是艺术品,也要是随身可用的物件。
机械腕表魅力依旧
在智能手机随时可查时间的年代,为何人们仍对机械腕表趋之若鹜?阿尔轩的答案是:匠心与手作。“每个人手机里都有时间,但制表业仍然如此重要,甚至不断成长。这源自人们对工艺、对手工制品的珍视。”
他在参观宇舶瑞士工坊时,亲眼见证蓝宝石表壳的制造过程——四件原料中,可能有三件要被舍弃。正是这种“瑕疵中的独特”,让机械时计更具灵魂。
这种私人情感,也让阿尔轩与作品之间有了特别的连结。他曾连续半年佩戴沉重的“水滴”,让它成为自己出席特别场合的标志。而腕表版本则更轻盈实用,几乎成了他的日常佩戴之选。
他透露,目前合作重点仍放在前卫材料之上:钛金属、蓝宝石与创新机芯。但他并不排除未来会回归古典,以黄金、铂金等贵金属重塑传统制表的美学语境。
阿尔轩常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当代遗迹”。它们既是功能物件,也是艺术品,核心在于制造“混淆”,让人们在困惑与疑问中停下脚步,产生好奇,进而重新思考。
“当一个物件让人困惑,它就会引发好奇。而人在好奇的状态下,思维会被打开。这正是我希望观者进入的境地。”
与宇舶的携手,不只是一次“艺术家 × 品牌”的联名,而是艺术与制表业彼此逼问:形式为何?功能何在?时间究竟是什么?在创新材质、不对称美学与工艺坚持的交织中,他们所打造的时计,已远远超越报时工具,成为思想与感知的媒介。这些腕表,既能记录时间,也能引人深思——是真正的“恒久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