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曲新调 传统戏曲邂逅当代话剧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印度神话粤剧《棠棣情深保河山》邀来华族和印族同胞同台;京韵话剧《咏蟹花》将现代剧场融入戏曲元素。这些创新尝试,是本地戏曲团体和话剧团为突破剧本困境,开拓新观众群所做的努力。本地戏曲在剧本创作方面走上创新之路,令戏台闪现光辉。戏曲人、话剧人、编剧、演员、观众,一起探索如何传延戏曲艺术香火。

曾听一位戏曲界老前辈如此形容传统戏曲在本地的现状:“如今搞戏曲犹如在水泥地里种花,别管开出什么花,先能长出一根苗就算不错了。”

这种说法固然有其消极感触,但颇具现实意味:戏曲舞台目前多由老将驻守,年轻演员尚未能独当一面;老龄化趋势和方言式微导致观众群青黄不接,老一辈戏迷渐渐淡出剧场,年轻人对看戏提不起兴趣——这又引出另一问题:此刻戏台上到底该演什么?怎么演?谁来演?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尽管一般人印象里戏台上演的皆属“老戏”,其实不然,为突破老戏本局限,开拓受众群并提高票房,眼下不少传统戏曲团体创作新本,编排新戏。有的发掘本地编剧人才,打造富在地特色的戏曲;有的向海外专家请益,为戏团量身定制;还有话剧团体将戏曲元素与现代剧场融合,呈献新形态作品,以此弘扬传统戏曲。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