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珍贵的地方就在我们家附近,希望大家能早点起床去看看,自己走进去寻宝,才能有最美好的发现。”

不时参与快闪(pop-up)餐饮活动的私厨陈明慧(Patricia Chen) 口中的珍贵地方,是岛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湿巴刹

陈明慧(左)带记者逛大巴窑1巷第127座巴刹,购买新鲜海鲜和蔬菜。(龙国雄摄)

面对线上购物和超市的激烈竞争,湿巴刹明显失宠,但过去几年,幸有陈明慧和一些国人以各种方式努力发声,让人看到湿巴刹的美好,重新成为大家购买食材的首选宝地。

陈明慧在2021年5月开始“带团”,传授湿巴刹购物技巧,她说,物价上涨,外食费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要吃得美味健康又不想荷包大出血,自己下厨最经济实惠,而比起到超市或线上购物,湿巴刹的食材更新鲜,价格也合理。

“当你发现巴刹的海鲜有多新鲜,煮了后有多好吃,你一定会再次光顾。很多人知道湿巴刹的食材很棒,但或许忘了湿巴刹的好,所以须要提醒一下。我们的湿巴刹文化如此丰富,主动和摊贩聊天,多提问,能学到好多知识。”

无法早起所以不上巴刹

冠病疫情暴发前,作为制片人,陈明慧经常到处飞,后来疫情一来,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能去的地方不多,她于是频繁出没湿巴刹,她说:“那段期间,家人吃得特别好!”

她发现,自己从小经常陪伴母亲去的那个熟悉的地方,对很多国人来说已越来越陌生;巴刹不见汹涌人潮,摊贩们告知生意不佳,经营了数十年的摊位决定停业。

许多学员购买新鲜肥美的虎虾,做成菜肴后赞不绝口。(龙国雄摄)
许多学员购买新鲜肥美的虎虾,做成菜肴后赞不绝口。(龙国雄摄)

陈明慧通过IG限时动态向数千名关注者发问卷,询问大家为何不去湿巴刹。近700人回复,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无法早起、不知道怎么判断食材优劣。陈明慧说:“我改变不了大家无法早起的习惯,但我可以传授购物技巧。”

她通过IG开放报名,每次不超过五人,时长约三个半小时,可以去一两个湿巴刹,最常去的有中峇鲁和竹脚巴刹,最近也开始去宏茂桥和红山巴刹。

湿巴刹富有人情味,一些摊贩会为熟客预留食材,也会尽量满足熟客的特别要求。(龙国雄摄)
湿巴刹富有人情味,一些摊贩会为熟客预留食材,也会尽量满足熟客的特别要求。(龙国雄摄)

陈明慧把教课重点放在海鲜,因为湿巴刹的海鲜和其他地方相比,素质差异最明显,其他食材如蔬菜种类太多,选购窍门较复杂,难以仔细说明。

陈明慧把教课重点放在如何挑选海鲜。(龙国雄摄)
陈明慧把教课重点放在如何挑选海鲜。(龙国雄摄)

她嘱咐学员先做功课,告知想做哪道菜,之后她会把所需食材纳入教学内容,让学员学以致用,买了食材后,下课回家即可下厨。

买海鲜一定要“动手”

让陈明慧感到雀跃的是,公众反应踊跃,报名“上巴刹”的人数有增无减。

上过课的100多人,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因为独立生活后想自己下厨,一些是成为家长后要让孩子吃得健康或鼓励孩子吃鱼。此外,也有喜欢烹饪的年轻人报名参加,另有约两成则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

学员分享在巴刹购物后做的料理。(陈明慧提供,李盈盈摄)
学员分享在巴刹购物后做的料理。(陈明慧提供,李盈盈摄)

陈明慧的教学方式为新手而设,她带学员光顾自己熟悉的摊贩,提醒大家买海鲜一定要“动手”才知道是否新鲜,摊贩若不让顾客触碰海鲜,她绝不光顾。

许多人吃过她的nasi ulam都喜欢她用的蟹肉,原来螃蟹全是她一只一只亲手挑选。她说:“我教的是基本常识,打好基础,你到任何一个市场都能学以致用。”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