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贩美食登堂入室,走进餐馆,总会引发一些讨论,例如:会不会需要花更多钱,只为吃上一道原本在熟食中心就能享用的传统小贩美食?但若你亲眼看到Ministry of Crab创办人兼大厨达山·幕尼达萨(Dharshan Munidasa)如何全神贯注地打磨一盘福建面,或许会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
上个月,我有幸和两位媒体朋友受邀参与达山大厨的新菜试吃会。那天的主角,不是Ministry of Crab的招牌螃蟹,而是一盘尚未正式推出的福建面。
达山大厨是斯里兰卡与日本混血儿。对他而言,福建面不仅是熟悉的味道,更是一段横跨40年的温暖记忆。他经常往返斯里兰卡和日本,而新加坡几乎成了他旅程中的固定中转站。夜班机起飞前来一盘福建面,几乎成为固定行程。这段深植心中的味觉记忆,成为他创作福建面的灵感来源。
达山大厨的每一盘福建面使用一只至少500克的野生Prawnzilla大虾,所用高汤只以虾熬煮,不加猪骨、鱿鱼,更不使用味精,汤底清澈却浓郁,纯粹地展现虾的鲜美本味。
福建面在烹煮过程中,只加入鸡蛋和大虾,不用传统猪油渣,而是巧妙以炸虾肉取代,保留香脆口感的同时,也带来独特层次,令人惊喜。
试吃当天,我们尝了多个不同版本的福建面,包括多种面条组合:黄面配粗米粉、再加入细米粉,不同比例的面条调配……每一种变化都带来不同口感与层次。一盘看似简单的福建面,背后是无数的琢磨与坚持,而我们,像是在参与一场厨房实验,眼看着一道料理缓缓成型。
其实,当小贩美食走进餐馆,它并不一定就“变得高级”,而是多了一种表达方式。在讲究食材、风味、细节的背后,不是简单地“复刻”,也不是刻意“颠覆”,而是用心重新诠释传统口味,让熟悉味道有了全新呈现。达山大厨所做的,并不只是高档版本的福建面,而是一种延续,将国人熟悉的福建面,带上另一个舞台,让它继续发光发热。
如今,这道名为“Ultimate Hokkien Mee”的新作,已正式推出。选用三种面条——黄面、粗米粉与细米粉,在热锅中大火快炒,炒出浓烈镬气,再加入以大虾熬制的高汤慢火焖煮,汤汁渗透每一根面条,香气四溢。面食上桌时,大厨把参峇辣椒酱放在一支木匙上,再藏在虾头里,颇有创意。秘制辣酱,香辣带劲,是整道面食画龙点睛的一笔。
一盘熟悉的福建面,在大厨巧思下,焕发出截然不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