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焦虑与压力今非昔比。7月发生立化中学学生校内持斧伤人致死事件也为本地大众敲响一记警钟。持斧的学生曾是心理卫生学院病患,促使大家再次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课题。
事实上,校园内学生伤人事件过去曾出现过,同样引起过社会的关注。本地各大高校除了设立学生福祉服务部门,近年来也设立了校内组织,与老师、辅导员、学生们一起积极主动地向校内学生提供帮助。这种互助组织的学生一般被称为peer helper。
南大设温馨角落,学生执勤促进交流
记者不久前接触了南洋理工大学自2009年开展的同伴互助计划(Peer Helping Programme,以下简称PHP)组织中的学生。上一届活动策划组组长Iyer Venkataraman Natarajan(20岁)说:“我们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且给他们提供倾诉、放松的环境。我们还特别设立了cozy hub,每天有成员执勤,与前来的学生聊天、玩游戏,放松心情。”他们推荐一个叫“Smol Tok”的卡牌聊天游戏;这个游戏被广泛使用在很多地方,用来开展聊天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