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首尔参加了一场婚礼。这场婚礼其实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一个舞室的朋友邀请我,去这场婚礼表演助兴。我说好啊,是你朋友要结婚吗?她说不是,是新娘在网上私信她。
这么随便找陌生人来自己的婚礼跳舞?我一直悬着颗心,直到当天走进现场,才松了一口气:哦,原来不是诈骗,是真的结婚啊。
新娘是中国人,新郎是美国韩裔,两个人是在首尔工作时认识的。婚礼场地很漂亮,教堂式的主舞台,错落的玫瑰花,两侧摆着藤编座椅,一边是新郎家属,一边是新娘家属。礼堂侧面是一整面的落地窗,俯瞰着整个首尔。我们五个一起跳舞的女孩背着书包进场后,有工作人员过来,把我们带到了新娘家属区的第一排。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没敢坐:前排不是该留给新娘的亲朋好友?工作人员摆了摆手,示意不用。
仪式开始了。主持人用因为不熟练所以显得格外抑扬顿挫的英语说着:“欢迎,大家,今天——来见证,这两位的幸福!”我回头看,新郎家属区坐满了,新娘家属区只有零星十几个人。
四位家长依次登场。两位母亲穿着韩服,身子离得很远,却绷直手臂,拉着手,直挺挺地走上了舞台。我问朋友,新娘家是朝鲜族吗?朋友摇头。我问那为什么也要和男方一样穿韩服?朋友耸耸肩。
“从此以后,你们就是一家人了!”主持人说。
父母在舞台上落座后,新郎先入场。密集的闪光灯下,他厚厚的眼镜镜片也跟着闪个不停。新娘随后从旋转楼梯款款走下来。她的裙子似乎很重,能看到一圈圈的裙撑,走起来好像是那条婚纱裙在拖着她前进。她的哥哥牵着她的手,和她一起走向新郎。新郎的镜片依然被迫闪着智慧的滑稽的光芒。到了新郎面前,哥哥抓起她的手往新郎手里一按,转身就走了,比交接租借的车钥匙还麻利。
到了交换戒指的程序。主持人说:“请为你的爱人戴上戒指,并跟我重复——”
“我把这枚戒指送给你。”
“我把这枚戒指送给你。”
“作为我对你爱与承诺的象征。”
“作为我对你爱与承诺的象征。”
“直到永远。”
“直到永远。”
“好!”主持人说:“新郎,现在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同时屏住了呼吸,但新郎新娘两个人似乎没有动。一阵沉默后,新郎慢慢朝她凑过去,新娘依然没有动。新郎只得再朝前凑一点,观众欢呼起来了,他们接吻了。但与其说是接吻,不如说是她的牙齿碰到了他的嘴唇。我看到新娘的眼睛依然睁着。
工作人员示意他们上台去接受牧师的祝祷。新娘转身,朝新郎伸出手,想让他扶她一把,但他被工作人员指挥得晕头转向,没有看见。
接下来,他们要走到舞台尽头,接吻,再放飞气球。他们手牵着手准备向前走时,工作人员忽然凑上来,把他们俩的手掰开,再把她的手放到他的臂弯上,很仔细地调整到一个特别的角度。
到了舞台尽头,新郎凑过来亲她时,新娘躲了一下,他没亲到。观众在起哄、在笑,新郎再尝试,新娘再躲。起初我只觉得是情侣之间的趣味,可是她躲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到第七次,观众逐渐笑不动了,气氛有点冷。我忽然想,她就算是真的不想和他接吻,也没有别的选择。她最终还是迎了上去,人群爆发出欢呼,在一阵闪光灯中,不知什么时候屋顶的天窗开了,一大捧玫瑰金色的氢气球,梦游般浮上了天空。她和新郎对着四面八方的镜头,工整地微笑。
出去之后,朋友说:你有没有看到,新郎爸爸妈妈在上面坐得都开始打瞌睡了?我说:啊?我只看到新娘的爸爸在抹眼泪呢。
后来在宴会厅里碰到新娘,我夸她,你今天真漂亮!她已经换下了那条沉重的裙子,穿着小西装礼服,像来参加商务洽谈会。她说,谢谢你们来,钱我已经转给你们了。我说,希望你幸福!
她说,谢谢你。顿了一下,她又说,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