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癌症注册局的数据,从2016年至2020年,鼻咽癌是本地年龄介于40岁至49岁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活得好》请国立癌症中心解析引发鼻咽癌的导因。 据国立癌症中心提供的资料,引发鼻咽癌的确切原因不明。然而,科学家发现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Epstein-Barr Virus,简称EBV)与鼻咽癌的罹患风险有关联。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的感染情况在中国南部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尤其常见,但感染此病毒并不意味一定会患上鼻咽癌。
一些遗传特征和饮食习惯也可能提高患鼻咽癌的几率:若有鼻咽癌家族史、爱吃高盐分或腌制食物,将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风险。
和其他癌症一样,鼻咽癌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接触而传染给另一个人。
一般上,癌症可通过放射治疗、化疗或手术方式来治疗。在一些病例中,最佳的治疗方法是结合这三种疗法。
医生将和患者讨论最适当的治疗方法,并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情况,以及癌症的分期考虑在内。多数情况下,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长期接受医疗观察。
